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村子 - 第23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田玉常的家是在马子凯的曲子队排练曲子的那天晚上被盗的。
  开了春以后,马子凯整天埋头于他的《方言大全》,他想在有生之年整理一本完整的凤山方言。对凤山方言,他情有独钟,从中年以后就开始研究整理。他发现,凤山的方言和《红楼梦》的某些语言、语调和语气很接近,有一脉相通之处。比如“来得”这个词儿在凤山方言中是形容词,形容人的能干,而在《红楼梦》中也是这样的用法。他在《金瓶梅》中多次读到过“蜡渣黄”这个词儿,“蜡渣黄”也是形容词,形容人的脸色跟蜂蜡的渣子一样黄,在凤山方言中,同样也这样运用。凤山方言生动逼真,情感细腻。比如凤山方言中的“眼黑”这个词儿,不是用来形容眼睛的颜色,它作为动词用,有“反感”或“见不得”的意思。凤山人常常说,某个人很“眼黑”某个人,如果将“眼黑”换成“反感”就没有味儿了。又比如凤山方言中的“渲青”这个词儿形容颜色鲜亮,而凤山人说某个演员的秦腔戏唱得好,就说他唱得“渲青”,这种艺术通感的运用生动逼真,增加了语言的色彩和分量。马子凯对研究凤山方言的兴致很浓,他在研究的过程中,将一些流失的方言捡拾起来,加以整理。
  那天晌午,天气很好,马子凯正在伏案写作。凤山县文化局的一名副局长和县文化馆的韩文轩馆长登门拜访他。这位副局长告诉他,周公庙的庙会快到了,文化局决定邀请马子凯的曲子队在庙会期间助兴。马子凯欣然接受了。他合上了书稿,吃毕中午饭,派人到各村组去通知曲子队里的人员晚上到他家来排练。
  晚上,马子凯家里灯火通明。曲子队里的人都到齐了,拉板胡的,拉二胡的,打“瓦子”敲“摔子”的和念曲子的都围着一张方桌而坐。田玉常来得最早,他也是曲子队里的一名成员。他念(其实就是唱)曲子时特别投入,眯着双眼,摇头晃脑,声音苍凉雄厚,能念出曲子的韵味儿来。田玉常一来,自然少不了赵烈果,她坐在灯下,一边听曲子,一边做针线活儿。
  马子凯的三弦弹了两声,乐器便一齐响动了,第一段是由田玉常念《诸葛亮撑船》。接下来由马志敬念,马志敬最拿手的曲子是《张连卖布》。这出曲子说的是一个叫张连的赌徒向妻子二姐娃悔过的事情。曲子幽默、夸张,是一出喜剧,女人们尤其爱听。围在院子里的庄稼人之所以没有走是等着听马志敬念《张连卖布》。
  已经是午夜十二点了,无论是念曲子的还是听曲子的兴致都很高,就是念到天大亮,人们也不犯愁早晨要去出工。现在,是各家做各家的庄稼,自己支配自己。再说,地里也没有多少活儿,人们难得热闹这一夜。马子凯喝了几口茶,重新抱起了三弦,他对马志敬说:“大家都想听你的《张连卖布》,你就念。”马志敬说:“叫玉常念二姐娃,我念张连。”马子凯说:“也行。”田玉常用舌头舔了舔嘴唇说:“念就念。”他夹细了声音,咧开了嘴巴,用女声念道:“我名叫二姐娃……”
  一直闹腾到凌晨两点多,意犹未尽的庄稼人才散了伙。
  就在几个年轻人正帮着马子凯收拾桌椅板凳的时候,忽然听见赵烈果在街道上呐喊:“不好了,有贼!”由于喊声失控了,失常了,很瘮人,刚进了院门的庄稼人不知道是什么事,他们赶快向田玉常家里跑。
  院门本来是锁着的,赵烈果开门时也没发觉铁锁被人弄开后虚按在上面。她推开门急急地去厕所里尿尿,裤子刚抹下来,田玉常就进了牛棚。田玉常到牛棚里去给牛添草,他拉开灯绳一看,牛不见了,他像挨了一闷棍似的失急慌忙地跑出来说:“牛没了,牛被人牵走了。”赵烈果一听,一泡尿也没尿毕,提上裤子出了厕所。她到牛棚里去一看,牛棚里果然空荡荡的,她发了疯似的跑上街道放声呐喊。她一开腔,几乎把嗓子喊炸了,喊出的腔调有一股怪味儿。

  院子里即刻有了一股诡秘的阴沉沉的气味。田玉常拉开了装在屋檐下的电灯开关,放在房檐台上的家具、旧鞋、小凳子、磨刀石即刻从黑暗中跳出来了,唯独不见了两袋子碳酸氢胺化肥。这两袋化肥是他昨天才买回来准备播种玉米时作底肥。田玉常叫赵烈果去房间里看看,还丢失了什么没有。其实,房间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那张老式柜和老式箱子里塞的都是一些旧衣服,家里没有电视机,连一台缝纫机也没有,最值钱的就是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已经很破旧了,盗贼大概对它不感兴趣。他们仅有的一百多元,被赵烈果藏在炕席底下的麦草中,不容易被发现。赵烈果打开箱柜看了看,说没丢一件衣服。
  此时,院子里已拥了一大堆人,人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这真是谁也料想不到的事情。田玉常两口儿失去了主意,不知该怎么办。马志敬说:“你两口子先不要急,把永达叫来,看这事咋办呀。”
  田玉常急抓失哇地去村委会找祝永达。
  赵烈果不由得放声大哭。丢了化肥不说,牛最值钱了。这头牛是他们花了八百多元去年从横水镇买来的。两千多斤麦子才能卖八百多元。他们一年的收成只有两千多斤。从各家种各家的庄稼到现在五年了,他们吃够了没有牛的苦头,就省吃俭用,过日子仔细得掐破米,年年积攒,才攒够了一头牛的钱。他们对这头牛比对儿女还疼爱。两口子还划算,这头牛除过耕种自己的责任田以外还可以租出去挣些钱回来。一料子庄稼也没耕种,一分钱也没收入,牛被人偷走了,赵烈果能不伤心吗?
  不一会儿,祝永达来了。祝永达去牛棚里看了看,他叫人找来两把手电,对田玉常说:“咱去街道上看看,有没有牛蹄印子。”几个人打着手电一看,果然能看清牛从院门里出去时踩出的印子。他们便撵着牛蹄印子向前追,等追到村口那棵大松树下,牛蹄印子没有了。松树下是十字路口,看不出牛朝哪个方向走了。祝永达说:“要么牛被弄上车拉走了,要么是偷牛贼把牛蹄子用什么东西裹住了。”祝永达看看手表,已是凌晨三点多,他吩咐两个年轻人去给派出所报案,然后,给马志敬说:“咱分成四个组,每组两个人,朝四个方向再追一追,看有没有希望。”马志敬说:“我估计,牛被偷走三四个小时了,在路上可能追不上了,咱赶天明撵到集市上去,看牛被出手了没有?”祝永达说:“只能这样了。”祝永达在村子里叫了八个人,分成四组,东边的那一组向齐镇撵,西边的那一组朝横水镇撵,南边的那一组朝县城撵,北边的那一组朝青化镇撵。这八个人都乐意去。赵烈果一听要去追牛,她非去不可,就随着东边的那一组去齐镇了。
  这八个人第二天下午就回来了,他们连牛影子都没见。他们没歇气跑了半夜半天,总不能白跑。祝永达一听那八个人的口气一致:得付给他们报酬。这钱本该是由田玉常掏,他丢了牛和化肥,祝永达怎么去向他要,他从自己身上掏出来四十块,每人给了五块。
  第二天晚上,马子凯依旧在他家的院子里练曲子。田玉常没有来。有人提出要去叫他,被马志敬挡住了,马志敬说:“他丢了牛,哪里有心思念曲子?咱们先练。”乐器响动开,一段曲子还没有念毕,赵烈果和赵烈梅姐妹俩走进了院子。赵烈梅手里提着一块半截子砖头,人们还以为她要在砖头上坐下来听曲子,就给她让开了一坨儿地方。谁知,她竖眉横眼地大叫一声:“不要念了!”人们立时将目光投向了她,马子凯不知是没听见,还是听见了没理她,他照旧拨动着三弦,头也没抬。念曲子的人依然摇头晃脑咿咿呀呀地念着。正念到交干处,赵烈梅没说第二句话,将手中的砖头“日”地一声撂过去,高吊在方桌上方的电灯泡儿一砖头被砸碎了,随着一声干烈而空洞的声响,砖头落下来砸倒了搁在方桌上的热水瓶,热水瓶掉在了方桌底下,方桌底下又是一声沉闷而苍白的响声。刹那间,院子里黑得一塌糊涂,乐器声和念曲子声刀截一般停下来了。马子凯抱着三弦,没有开口,马志敬说:“赵烈梅你这是干啥哩?”赵烈梅说:“你们念哩,我要砸了你们的摊子,你们不念曲子,我姐夫能丢了牛?”赵烈果锐声呐喊:“还我的牛!还我的牛!”马志敬说:“你们向谁要牛?真是热沾皮。”赵烈梅说:“向马子凯要,都是他要念曲子惹的祸。”

  这时候,一个年轻人已重新安上了电灯泡,从光亮中跳出来的赵烈梅两手叉腰,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马志敬说:“烈梅,你不要胡闹了,车有车路,马有马路,你姐夫丢牛和念曲子有啥相干?”赵烈梅说:“马子凯不叫我姐夫念曲子,牛能被人偷去?说不定马子凯和偷牛贼打的通通鼓,糟害我姐哩。”马志敬说:“你越说越没谱了,你不听曲子就回去睡觉,老婆拴牛哩——胡缠个啥?”赵烈梅不走,赵烈梅叫着马子凯的名字,要叫他说个明白。田玉常两口把丢牛的责任推在马子凯身上,却不敢来闹,赵烈梅就自告奋勇地来找马子凯算账。她正闹着,马宏科从房间里出来了,他走上前去,一把抓住了赵烈梅的领口问道:“你那×嘴乱喊啥?马子凯的名字是你叫的吗?”赵烈梅没有把马宏科这个古董万货放在眼里,她伸手去扇马宏科的耳光,马宏科捉住了她的手臂向后扭,赵烈梅用另一只手去撕马宏科,赵烈果也扑向了马宏科。这姐妹俩就不是马宏科的对手,马宏科三锤两棒子将这姐妹俩扑倒在地上,三个人滚成了一团。方桌被掀倒了,桌子上的乐器、茶杯、放大机摔得乱响。念曲子的人顾不住摊子了,马志敬他们几个赶紧上前去拉,赵烈果从地上爬起来,披头散发地去喊祝永达。
  祝永达来时,两个人架着马宏科,两个人架着赵烈梅。马宏科咋咋呼呼地挣扎着向赵烈梅跟前扑。祝永达已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给架住马宏科的那两个人说:“你们松开手。”那两个人不敢松手,祝永达厉声说:“松开!”那两个人这才放开了马宏科。祝永达随手掂了一把凳子,给马宏科的手中塞:“你娃有本事,得是?砸呀,向赵烈梅头上砸。”马宏科一看很威严的祝永达,垂下了头,哪里还敢接凳子?马志敬说:“宏科,给你烈梅姨赔个不是,回屋睡觉去。”马宏科说:“我给她赔的是啥不是?×婆娘!”他刚骂出口,还没等赵烈梅再次扑上来,只听一声高叫:“宏科!你骂谁哩?”人们扭头看时,是马英年。马英年去给舅家盖房,回来晚了,他进了院门一看这情景就问站在外圈的瘸子田三是咋回事。田三说:“你家宏科要打人哩。”“打谁?”“打祝书记。”马英年走上前去,拨开人群,给了马宏科一耳光。马宏科连眼睛也没眨一下,他咬住牙,瞪了马英年一眼,目光恶狠狠的。马英年骂道:“滚!滚一边去!你跟上掺和啥?”马宏科头一扭,进屋里去了。
  一场闹剧结束了。曲子是没法再念了,马志敬说:“搬到我家院子里去念吧。”马子凯说:“搬到哪里都一样,人心里没戏,再唱也唱不出调子来。过几天咱再练,今晚上就散伙吧。”人散灯灭,院子里只留下了一张方桌和几条凳子。

  人走尽后,马子凯把马英年和马宏科叫到了自己的房间。他说:“今晚上的事也不全怪人家赵烈梅,她是有气没地方出。”马英年说:“人家为啥要到咱家里来出气?”马子凯说:“是怪我念曲子了?”马英年说:“你不叫人家田玉常念曲子,人家能丢了牛?”马英年的说法和赵烈梅姐妹一模一样。马宏科也跟着父亲责备爷爷:“你太自私了,只管你自己高兴,就不替别人想一想。”马子凯本来想把马宏科叫来训几句,没料想到,这父子俩都责怪他念曲子了。马子凯伤心地说:“我念曲子影响了谁,你们说?”马宏科说:“一个村里人都不得安然。”马子凯说:“谁躲嫌,谁就滚!”他挥了挥手,叫马英年和马宏科走人,他不再想和儿孙说什么了。
  祝永达听说马子凯躺倒了,晚上得了空,去看望他。祝永达以为是赵烈梅闹事将马子凯气倒的,到了马子凯家里他才知道,他为儿孙们而痛心。马宏科游手好闲,惯了一身坏毛病,马林科比马宏科更顽劣,两个孙子已成了他的一块心病,而马英年也不理解他,还以为他是苦中作乐。他把儿孙们的事情尽量不向心中搁,心思用在了编撰《方言大全》上,用在了念曲子上,马英年和马宏科反而都觉得他只顾自己,他太自私。他失望至极,很难顾全他的那张脸了。祝永达开导了马子凯几句,他说他已批评了赵烈梅,并答应马子凯,一定和马英年父子俩好好谈谈,叫这父子俩给他认个错。马子凯说:“认错倒没那个必要,只要儿孙们走到正道儿上,就放心了。”祝永达说:“现在走正道儿比走歪道儿难。宏科和林科都还年轻,吃点亏,他们就回头了。”马子凯说:“教育儿女本来是英年的事,我只能尽尽心。”祝永达说:“你们曲子队再要排练,就放在村委会的院子里去,我派人给你们把灯光和音响都接好。”马子凯说:“明日个晚上,就去村委会院子里排练。”
  从马子凯家里出来,祝永达去了村委会,他刚走到村口,赵烈梅撵来了。
  “永达,我有话想和你说说。”
  “你说呀。”
  “到我家去说吧,在这儿不方便。”
  “有啥不方便的?你说。”
  “水祥没在家,去我家说。”
  “我还有事情,改天吧。”
  “明日个晚上,你来吧,我等你。”
  “不要胡思乱想了,想办法把日子过好一点。非要动手砸人家的灯泡,落个恶名吗?”
  赵烈梅一听,祝永达的话语冰凉得如同石头一样,委屈极了,其实,她叫祝永达没有其他想法。她心里很苦闷,想给祝永达诉说诉说。人是需要倾诉的,尤其是她这样的女人。她和田水祥睡一个炕,吃一锅饭,心却在祝永达身上,想和祝永达见见面,或者说说话儿。她一听,祝永达横着说,不把她当回事儿,一下子躁了:“祝永达,你给我少来这一套。看你那样子,前怕老虎后怕狼,事都弄不成。灯泡儿我砸了,你想咋?谁想欺负我,我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祝永达没再还嘴,撇下赵烈梅径直去了村委会。天乌黑乌黑,祝永达吸进去的空气也是黑色的。在村委会,祝永达呆坐了一刻。赵烈梅的言语不多,分量很重,直捣他的心窝:他果真什么事也干不成吗?赵烈梅的话是不是代表了一部分村民的心声?是他的能力不行吗?是不是当干部都要像田广荣那样的霸道?只有推行强权才能治理一方百姓?松陵村的老百姓需要他这样的好人吗?祝永达苦苦地思索着。
或许您还会喜欢: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0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0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喊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太行大峡谷走到这里开始瘦了,瘦得只剩下一道细细的梁,从远处望去拖拽着大半个天,绕着几丝儿云,像一头抽干了力气的骡子,肋骨一条条挂出来,挂了几户人家。这梁上的几户人家,平常说话面对不上面要喊,喊比走要快。一个在对面喊,一个在这边答。隔着一条几十米直陡上下的沟声音到传得很远。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