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长相思2诉衷情 - 第一章 青梅赋相思(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璟知道小夭的母亲死在了和蚩尤的决战中,抱歉地说:“我没想到这是蚩尤的住处,我们离开吧!”
  小夭摇摇头:“何必为一个已经死了几百年的人和自己过不去?你喜欢这里,我也挺喜欢,咱们就把这里当做我们的……屋子,以后可以在这里见面。”
  璟有些羞赧,他布置茅屋时,的确是希望将来能常常在这里见到小夭。
  小夭走到窗旁,俯下身,修了一下陶罐里的野花:“这是你采的?”
  璟轻轻地应到:“嗯。”
  小夭眯着眼笑起来:“你近来过得可好?那个内奸找到了吗?”
  “找到了,你的帕子很管用,是兰香。”
  这种贴身服侍的婢女都是自小相随,感情很深。小夭说:“你肯定饶过她了吧?”
  “她不肯说出为了谁背叛我,我不想杀她,但我也不可能再留她,所以我让静夜悄悄送她离开。静夜和她从小一起长大,对她又恨又怜,估计说了些什么,她自尽了。”璟眼中有悲伤,“其实,我知道她是为了谁背叛我,我让静夜安排她离开涂山家,只是希望她失去利用价值后,大哥就不会再对她感兴趣,她或许就能忘掉大哥。”
  小夭想起了那个驱策大鱼,逆着朝阳,在碧海中驰骋的矫健男子,飞扬炫目,和璟的清逸安静截然不同,的确更能吸引女人的目光。
  小夭问:“你还是不想杀篌?”
  “虽然母亲一直偏心,可自小到大,大哥从来没有对我不好过。我们从小就没有父亲,他又得不到母亲的关怀,所以他把对亲情的渴望都放在了我身上,明明和我一般大,可总说长兄如父,凡是都让着我,处处都照顾我。别人夸奖我时,他也会觉得自豪。我曾不解地问他,他告诉我,他是为自己难受,可因为我是他弟弟,并不影响他为我感到骄傲。我们兄友弟恭,是所有人都羡慕的好兄弟。他曾经是极好的哥哥,我们做了四百多年的好兄弟。小夭,我没有办法杀他!”璟的语气中有浓浓的抱歉,因为他的这个选择,他不仅束缚了自己,还束缚了小夭。

  小夭走到他身前,额头抵在璟的肩上,说道:“虽然我常抱怨说你心太软,可其实我……我很愿意你心软。”她的身边已经有太多心狠手辣的人了,外祖父、父王、颛顼、两个舅舅、几个表弟,甚至包括她自己,都是心狠手辣的人。璟的心软,让她感到安全,特让她欢喜。
  璟忍不住轻轻揽住了小夭,小夭依旧额头抵着他的肩膀,半晌都未动。
  璟问:“小夭,你怎么了?”
  “颛顼的一点私事需要我帮忙,这段日子很忙、很累,倒不是说身体有多累,就是心特别累,生怕出什么差错。明明忙得无暇分心,我却常常想起很多以前的事,有时候都不敢相信,我和颛顼没爹没娘,竟然也长大了。”
  璟轻抚着小夭的背:“早知道你累,我就不该今晚来找你,要不你睡一会儿吧!”

  小夭抬起头,笑道:“心累可不是睡觉就能睡好的。”她看向窗外的水潭,笑拉住璟的手,“陪我去玩水。”
  小夭走到潭水边,扑通一声,直接倒了下去。
  已是夏天,潭水一点都不冷。小夭游了一圈后,向着潭底潜下去,本以为不会太深,没想到潭水居然出乎意料地深,小夭一口气没有潜到底,不得不浮出水面换气。
  璟坐在潭边的石头上,笑看着她。
  小夭派了自己脑门一下:“我好笨啊!”她从衣领内拉出璟送她的鱼丹紫,“我居然忘记你送我的这个宝贝了。”
  小夭趴在石头上,一边踢踏水,一边对璟说:“我们下次去大海里玩吧,海底很美,玩上一夜都不会腻。”
  “好。”
  小夭想起了相柳,脸埋在胳膊间,默默不语,不知道他现在是相柳,还是防风邶。突然,她抓住璟的胳膊,用力把璟拽进了潭水里:“陪我去潭底。”
  没有等璟回答,小夭把鱼丹紫含在嘴里,拉着璟向着潭底潜去。
  含了鱼丹,果然可以在水底自由呼吸。
  她拉着璟不停地向着潭底潜下去,潭水却好似深不见底,纵使璟灵力不弱,气息绵长,也觉得难以支撑了。
  璟捏了捏小夭的手,指指上面,示意他要上去了,让小夭自己玩。
  小夭摇头,表示不准,她要他陪。
  璟不再提要上去,脸色却渐渐地变了,可他依旧随着小夭往下潜。小夭展臂,搂住了璟的脖子,唇凑在璟的唇畔,给他渡了一口气,璟整个人都呆住,怔怔地看着小夭,居然呛了水。

  小夭赶忙又贴着他的唇,给他渡了一口气。
  璟身躯僵硬,两人一直往下潜,很快就到了潭底。黑黢黢地什么都没有,小夭带着璟往上游。璟这才好似清醒,用力往上游去。小夭指指自己的唇,示意璟如果觉得气息不够,就来亲她。可璟一直没有来碰她,上浮又比下潜速度快很多,璟凭着一口气,硬是浮出了水面,可也很不好受,趴在石头上,一边喘气一边咳嗽。
  小夭吐出了鱼丹紫,游到璟身边,又羞又恼地问:“为什么?”
  璟看着远处,低声道:“刚才你眼睛里没有我。”
  小夭一声不吭地上了岸,径直走进茅屋。
  小夭灵力低,不像璟他们能用灵力让湿衣变干,她脱了衣服,擦干身子,钻进被子里,“你可以进来了。”
  璟走进茅屋,自然而然地坐在榻头,拿了毛巾,帮小夭擦头发,待头发干透,他用大齿的木梳,帮小夭顺头发。当年,小六曾这么照顾过十七,十七也曾这么照顾过小六,不知不觉中,气氛缓和,两人的唇角都带上了笑意。
  小夭叹道:“以前天天都能见到,不像现在一两年才能见一次,有时候想找个人说话,也找不到。”
  璟说:“以后涂山氏的商队会常常出入神农山,我来看你很方便。青丘距离神农山很近,你来青丘也很方便。”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少年,你懂的!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序做正版的自己文>桃李情深这本书是我结束2011年高考的夏天开始动手准备的。当时我以超过专业分数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技术专业录取,成为亲友眼中的另类。似乎在一部分人眼中,高招完成的并不是按自己“真实志愿”录取。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老师告诉我,在实行考后报志愿的省份中,考生根据往年各大学各专业分数线来填报专业的现象尤其突出。感觉这些人像在商场里用返券一样把分数用到极致。 [点击阅读]
影响力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一切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要太简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一天,我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这位朋友最近开了一间出售印度珠宝的商店。她那儿刚发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她想,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我可能能够对这件事做出合理解释。这是故事是关于那些难以卖掉的绿松石珠宝的。那时正值旅游旺季,商店里顾客盈门。那些绿松石珠宝物超所值,但却怎么也卖不出去。为了把他们卖掉,她想了各种招。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我把一切告诉你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第一篇:徒手打市场,两年成百万新贵一、撞进报社1994年开春,北京城。我从化工大学即将毕业,满怀希望冲进人才市场,放眼一望,嚯,茫茫然,学子们挤满了招聘现场,却发现满场只招化工专业一人!班里还有百八十人嗷嗷待哺呢,咱专业学问和心气都拼不过他们,得,赶紧转行吧。主意拿定,我踏上了曲折的应聘之路。虽然专业差,没经验等客观条件让咱屡战屡败,但我不胆怯,依旧猛打猛冲。碰巧,一家市场类报社招编辑。 [点击阅读]
我用一生去寻找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有一句话叫做“真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就进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社会是很多人际关系的总和,你必须了解他人,与人谋事,而不是无目的地拉人闲谈,这样才能不虚度光阴,完成“社会实践”。你一定会与某些人达成关系,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必有关系是你无法回避的命运。 [点击阅读]
最后的守护者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艾泽拉斯双月中较大的那一个,今晚首先升起,现在,她正圆圆地挂在夜空,用那银白色的月光照亮着群星。在这片柔和的月光之下,装点着赤脊山脉的群峰。白天,日光给这些山峰抹上粉红的光晕,而到了晚上,他们又变成高大、孤傲的幽灵。山脉的西边山脚下,便是那艾尔文森林,被橡树和缎木所覆盖,从丘陵地带一直延伸到海边。东边,则是广阔的黑色沼泽。一片布满溪流和河道的沼泽山地。那里到处是荒废的居所和潜藏着的危险。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真爱没那么累,幸福没那么贵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苏芩,知名畅销书作家,著有《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官场红学》等十余部,作品销售过百万册;受邀为国内多家电视台、网媒、平面媒体特邀顾问,长期担任国内近80档电视栏目的点评专家、嘉宾。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