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不省心 - 第五章 庙都拆了还留什么...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五章 庙都拆了还留什么...
  既然为老不尊,这脸我还就不给了。不打仗难受是吧?太平盛世容不下你是吧?不看中国电影你当什么中国演员呀?到好莱坞演戏去呀。看不起商业片,真清高你演戏别收钱呀。
  口碑两极,爱憎分明
  有分析师认为华谊过于依赖我这是软肋,首先这不是事实,《风声》《狄仁杰》都不是我拍的,还是一样大卖。话说回来,就算对我有依赖也比那些没有依赖的公司要强吧。中国有原子弹,跟那些没有原子弹的国家相比,那不能叫软肋,那叫心里有底。您瞧,一不留神我又偷换概念了不是。可是庙都拆了还留什么神呀?
  庸俗、低俗、媚俗三俗之外还有一俗叫“恶俗”。何为恶俗?按我的理解“媚雅”就是恶俗。把时尚弄成一群势力眼聚会比阔就是恶俗。文化精英都标榜反商业,但商业不动声色,谁前卫谁先锋就给谁标高价,用基金大品牌赞助你,把前卫变成新时尚,看得懂的给一百万,看不懂的给一千万,给足你面子,把反商业的作品变成最具商业价值的稀有商品,把你的愤世嫉俗变成苏富比、嘉世德居高不下的拍品,沦为富人家里标榜品位的标配,反商业?除非商业没有看上你。
  买票看了《非2》的我都谢,有被气着的您消消气,喝口水,再帮我们多骂几句。花几十块钱就能跳着脚理直气壮骂一几千万的片子还是很划算的。真要是全体交口称赞那还真把我们给闪着了,那得多假呀。没期望讨全体的欢心,玩的就是口碑两极,爱憎分明。当然,进了电影院,你也许会说,我他妈就不感动就没感觉。一定会有这种人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要不然怎么会有人拎着刀去幼儿园见孩子就砍呢。别误会,我不是说不感动的人就是没人性,我的意思是说,什么人都有。没逼人感动,是说不感动的人一定会有。听不懂人话可以原谅,装弱智就是自取其辱了。

  喝酒,喝得倍儿大!其他的事记不清了,就记得一桌子人夸谢霆锋是男人,是大丈夫!我很欣慰这一桌子没有小人,值得交。我也很想说,谢霆锋我尊敬你,你让我看到了什么叫担当,什么叫爱!我感动也后怕,柏芝若不是遇到谢霆锋这样的男人会怎样?我想骂人,可是不知道该骂谁?
  中国的美术学院招研究生,往往画画好的天才因为英语不好而落选。英语好的往往专业很平庸。英语成了封杀天才的凶器。陈丹青为天才考生奔走疾呼无果,继而愤怒辞去教授差事。真他妈不明白招的是画画的还是学英语的,您办的又不是中央美术翻译学院。为什么人家美国的美术学院招生不用考汉语?
  自恋是天性,比自恨站得住脚。有不自信的绝对没有不自恋的。相比自恋更令人讨厌的是,明明自己很自恋却不能容忍别人自恋,而且还撒谎说自己不自恋。我就撒过这样的谎,假装对自己特冷静特客观,目的也是欺骗群众博得好感,其实质是觉得自恋不牛B。您可能会说,自恋可以,但不要过分。能把握这个度就说明丫过分自恋。

  某年多伦多申办奥运会未遂。您猜怎么着?多伦多老百姓欢欣鼓舞上街庆祝申奥失败。记者采访问市民:为何不沮反愉?市民脸上洋溢着笑容,答:我们的正常生活终于可以不被打扰了。这件事说明,家里刚过上好日子的人才急赤白脸地往家里捡人开大趴踢。显摆。骨子里还是自卑怕人瞧不起。应该绷着,办不办两可,爱来不来。
  我不是民粹主义,那种主义对本民族的危害远甚于崇洋。咱们民族这一百多年以来直至今天骨子里都有强烈的自卑感,眼神慌张内心缺乏安全感。其中当然包括我,这是胎里带的。我孙子那辈可能会好些也有限,相信到重孙子那代神色就从容多了。自信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
  可爱的潘先生说:“人类一家”。您可不带这么骗人的。人类若真是一家,您盖的房子还卖钱就太不仗义了。应该谁喜欢谁拿钥匙白住。
  山东快书高派鼻祖高元钧老先生曾对弟子说:知道为什么你们身上的玩意没有老一辈儿的瓷实吗?因为你们没有要过饭。话很浅,道理不浅。
  谁都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度上谴责别人,谁是没有道德瑕疵的人?谁敢说自己一百年如一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今天有圣人吗?给我找一个出来让我开开眼,我一定给他揪出来打假。我对好人的定义就是:有基本的善良底线,不要太恶毒,人品四六开,优点六缺点四就行了。这样的人是主流咱这社会就算健康的了。一些人认为,人品四六开的标准太低了,至少应该三七开。你们对自己的要求真是太严了。别说四六开,我能做到优点三缺点七这种倒三七的标准,我都算人品超标了。原谅我拖了主流的后腿吧。我加强改造,争取不往二八出溜。

  有脑残的说我为《非2》炒作,我要劝您买票看电影您说我炒作还能成立,问题是我是劝瞅我别扭的人千万别看我拍的片子,有炒作劝人不买票的吗?您恨我也不能拿白痴当利剑呀。您说是不是这么一个理儿?又纠结了吧?同意我说的吧等于助长了我的气焰,不同意吧等于承认自己是白痴。恨我这事还真让您不省心。还有人指责我说,你要不是垄断票房也不会那么高。我是谁呀?垄断?我要真有那本事,从12月1日到2月1日一部片子都别放,就放《非2》,可能吗?我求求你们了,骂人用点心好不好?我都替你们着急,箭没射出来弓先折了。找点儿站得住脚的说辞有那么难吗?骂人还得我教你们,不带这么没有上进心啊。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