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不省心 - 第三章 闲言碎语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闲言碎语
  今天是秋天最美的一天,湿润透彻,整座城市如痴如醉。让我想起那些芳华已逝的美女,虽然颓了却仍然缱绻在她们的赏味期。
  重庆有些古镇虽勉强保留下来,但那不是重庆的气派。我1980年第一次到重庆时,朝天门码头的梯坎,那叫一个壮观!怎么就拆了呢?就那么容不下它的存在吗?什么叫没文化?这就是。
  少年时,每逢周末,礼堂的前厅里常常举行交谊舞会。我父亲爱跳舞,我母亲很反感,但有时也带着我和姐姐一起去。现在想起来,可能是为了看着我父亲,其作用相当于警察。可想而知,有我和姐姐在腿间穿来跑去,又有母亲端坐在场边,我父亲就是想有所作为,恐怕也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前厅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宽敞华丽,但长大以后故地重游时才发现,实际的空间非常狭小朴素。令我对儿时的所有记忆都产生怀疑。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拍一部反映儿时生活的影片,我应该按印象中的环境拍摄,还是应该还原其本来面目?孩子的视线看礼堂的门把,又大又高,成人却不然,究竟哪一种视线更真实呢?思考的结果是,应该按照孩子的视线拍摄,那才是童年。
  “举重若轻”是一句好评,但也害了不少被评论家牵着鼻子走的“表演艺术家”。刻意不动声色,爹死了都不哭,弄得跟白眼狼似的表演才高级?国立说了一句正确的话,表演就应该是准确。该重则重,当轻则轻。拿来和各位想成为表演艺术家和导演艺术家的野心家分享,断不能上了“举重若轻”的当。那叫不尽责。

  和白岩松在新浪聊《一九四二》,岩松说,以往是应邀参加,今天他是硬要参加。因为他看了电影后感触很多,想为电影做些事情。节目中他应允送给提问网友100张票,节目后一些朋友来信要替岩松买单,岩松谢绝,坚持要自己买票送观众。他说,做这件事心里舒服。我为此赌上之前十二部影片积累的人气,我相信我对观众的判断。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使输得精光也无憾。拍《一九四二》就得把脑袋上的天线全拔了,聋子不怕雷。
  过度解读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姜文,他的剧本再送审就得拿放大镜找,生怕中了埋伏,其实他很单纯,就是想拍一不寒碜的片子。要真是那么处心积虑一阴谋家还当导演干吗?早就戴镣长街行或者成立一党竞选台湾伪总统去了,谁还跟电影费这瞎劲。
  一大早打开电视听到两则新闻,一则是警方缴获一批可以乱真的上海车展假票,一则是不法商人研制出一种添加剂,用其腌制半小时猪肉可变牛肉的颜色和味道。咱能人真多,不仅勤劳而且智慧有想象力。由此想到可以拍一喜剧,一帮骗子弄一假国务院任命,一批假大使迎来送往出卖主权,大方得连帝国主义都不好意思了。

  关于公平,我想说:机会应该公平,但不能要求结果均等。我没上过电影学院,也没念过大学。以往不是学院毕业的想当导演那就是句醉话。幸而适逢改革,电影界破除门槛,予我机遇执掌导筒。这就是机会的公平。但我绝不会妄想结果也拉平。俩木匠,谁的活细谁有饭吃。没手艺的和有手艺的、勤快的和懒的平分一块饼,那才叫不公平。
  昨儿出差,下榻一伪五星酒店。想喝冰箱里的瓶啤,遂电招客服开瓶。俄顷,人到,昂首步入一位穿得跟北洋军阀似的少爷,眼神一扫,抓起茶几上的两瓶酒,问:都开吗?我点头。少爷挺直腰板用槽牙“咔哧咔哧”咬下两个瓶盖,咬得倍儿痛苦,吐出瓶盖,把酒瓶恭敬奉上。我目瞪口呆,问:起子呢?少爷羞涩答:忘带了。当时刘震云也在,也蒙了。那少爷瓶子盖咬得并不顺遂但很执着,咬第二瓶时我的心都要碎了。少爷咬完盖,扛着两肩章,顶着类似摩纳哥骑兵式的平顶帽,亦步亦趋退出去时,老刘张着嘴难以置信的目光与我交汇,问我:什么情况?我感动得都快哭了,我不容置疑地答:情况就是这么一情况!

  在夏天我会想上天堂,因为那里没有蚊子还凉爽;在冬天我会想下地狱,因为印象中那里永远火光熊熊,暖和。传说中地狱里所有的酷刑看上去都是对人肉体的惩罚,人死了有没有灵魂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肉体是带不走的。没有肉体的灵魂下了地狱,下油锅等等所有刑罚都是虚设了。而且从描绘上看,也没有找到惩罚灵魂的刑具。所以我由此得出结论,地狱里的种种恐怖折磨都是瞎话,目的是把人骗进天堂。对肉体的惩罚带来的恐惧和痛感是人格的反应,肉体灭亡则人格随之消失,人格不是灵魂。既然死后不能带走肉体,没有人格的灵魂下了地狱,惩罚如何落到实处?惩罚通过什么形态反射给灵魂?灵魂通过什么形式感知痛苦?请下过地狱的高人指点迷津。另外,千万不要把人格等同于灵魂,人格必须依附于肉体而存在,但灵魂可以脱离肉体,如果有灵魂的话。
  终于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了,舒服。这一年干了11亿,累死我了。歇!从今天开始我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想不干嘛就不干嘛,就虚度光阴醉生梦死,一直歇到恶心了再干活。在此,我要弱弱地说一句:感谢观众给了我游手好闲不干正事的资本,我能说,我爱你们吗?植入一句广告:我能!
或许您还会喜欢: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邵燕祥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我的心在乌云上面"1979年,在百色,遇到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阴沉着,甚或翻滚着,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完完整整的,没有涯际的,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点击阅读]
采桑子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主要人物简介金载源:有清廷授予的镇国将军头衔,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生有七子七女,20世纪50年代初期逝世于北京。大福晋:瓜尔佳氏,清廷责任内阁大巨裕成之女。生有长子舜铻、五子舜锫,长女舜锦、三女舜钰。二夫人:张氏,安徽桐城人,康熙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后裔。生有二子舜镈、三子舜錤、四子舜镗、六子舜针、七子舜铨,二女舜镅、四女舜镡。三夫人:陈氏,北京市人,贫民出身。 [点击阅读]
金拇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当被我经历过一万七千五百多次的清晨又一次光临我时,我着实感到厌倦。我睁开眼睛,预看上帝分配给我的属于我的这一天,我不知道怎打发它。前些年的某天,当我从一张报纸上看到“雷同”这个词时,我马上想到了人生的每一天。世上还有比人生的每一天更雷同的事吗?那张报纸上说,雷同是杀害艺术品的刽子手。照此推论.雷同的生活就成了杀害人生的刽子手。 [点击阅读]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第1节:序(1)序【一】送给亲爱的小茧结束之后写在开始之前是个爱做梦的人幼儿园的时候梦见日本鬼子成群结队的翻过我们家大院的大铁门在深夜放火抢夺小学时候梦见天空忽然暗下来然后远处天边刹那出现耀眼的火焰天好像打开了一样然后看到宇宙星系以及异常绚丽的极光尽管那时我还不清楚极光是个什么东西似乎第三次看罗马假日的那个晚上梦见我和大臣们站在罗马宫殿里众多记者围住我们有个记者问我吃过那么多蔬菜你最喜欢的是什么然 [点击阅读]
韩寒《三重门》
作者:韩寒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林雨翔所在的镇是个小镇。小镇一共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小镇政府生造的一些教育机构奖项全给了它,那学校门口“先进单位”的牌子都挂不下了,恨不得用奖状铺地。镇上的老少都为这学校自豪。那学校也争过一次气,前几届不知怎么地培养出两个理科尖子,获了全国的数学竞赛季亚军。 [点击阅读]
韩寒《零下一度》
作者:韩寒
章节:43 人气:0
摘要:我1982年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是那里的广阔天地造就了我以后一向的无拘无束。现在想想小时候真的很开心,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但人不会永远留在童年,6岁那年我去镇上念小学。小学的我,品学兼优,还当过三好学生。那时起,我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一到晚上,我就窝在被子里看书,常常看到半夜,真是佩服自己的这双眼睛百看不坏,视力向来绝佳。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麻辣女兵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汤小米,你已经十八岁了,但是我给你写这封信并不是要祝福你,而是要质问你,你准备如何开启你的成人礼?是继续街舞跑酷混日子?准备这么混到什么时候呢?对啊,无忧无虑的年纪里,日子总是很好混,可是你终于十八岁了,总要为自己做些什么吧?总要有些什么不一样吧?再过十年,不,哪怕只是再过一年,一年后的你,如果和现在的我毫无差别,你对得起我现在给你写这封信吗?汤小米,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