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四部 第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约翰·布登勃洛克参议到达别墅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他穿着一件灰色的旅行大衣走进格仑利希家的客厅来,一进门就抱住自己的女儿,流露出痛苦与后悔交织的神情。他的面色灰白,显得比以前苍老了许多。一双小眼睛深深陷进眼窝里,鼻子在凹陷的两腮中挺伸出来,看来又尖又大,他的嘴唇似乎比过去更窄了。胡须也和头发一样,变成花白色。胡须已不再是从太阳穴到面颊中部的样式,而是让它在下巴和颚骨下面蓬松地长成一片,一直长到脖颈上,一半掩藏在硬领和领巾后面。
  最近接连不断发生的事情,使参议先生心力憔悴。托马斯害咯血症,凡·戴尔·凯伦先生特地写了一封信把这件不幸的事通知了他。参议先生把公司的业务交待清楚,立即兼程赶到阿姆斯特丹去。他弄清楚自己孩子的病还不致马上发生危险,然而却急需靠南方、靠法国南部的晴朗气候治疗,凑巧的是,就是托马斯的老板的一个年轻的儿子也正在计划作休养旅行,于是等托马斯的病略有起色,经得住旅途风霜以后,他立即让这两个年轻人搭伴动身到帕乌去。
  参议刚刚到家,就遭到了一次商业上的重创,这就是使他一下子损失掉八万马克的不来梅破产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公司开出的几张“卫斯特法尔兄弟”承兑的贴现汇票,由于后者倒闭的缘故,一股脑儿被退了回来。家族公司的本金还算雄厚,而且确实一刻也没有延缓就把事情办好,显示出自己的经济力量。虽然如此,这样一次风险,这样一次流动资本的减缩,在银行界、“在朋友中”和在国外商号里所引起的那种骤然的冷淡、观望和不信任,一一被参议尝了个够……这次打击并没有把参议先生打倒,他把一切通盘考虑了一番,安排好,镇静下来,准备重整旗鼓……然而正当他苦战中间,正当他埋头在电报、函件和账单中间,又发生了这件事:格仑利希,他的女婿,格仑利希,失去支付能力了。他在一封语句混乱、哀哀乞怜的长信里恳求、祈求、哀求参议资助他十万到十二万马克!参议先生把这件事告诉妻子的时候,并没有显得十分焦急,然后给格仑利希回了一封措词冷淡的信。他并没有应许什么,只是说,他将到格仑利希家中当面和格仑利希以及那位银行家凯塞梅耶谈一谈。然后他就马不停蹄地赶来了。
  冬妮在客厅里迎接了他。她非常喜欢在这间用黄缎子布置的客厅里招待客人,今天她虽然感到情形有些严重,不平常,却不清楚事态的真想,但是也没因此而违反常例。她今天神采焕发,样子既美丽又严肃。她穿着一件胸前和手腕镶着绦子的淡灰色衣服,按照最新式样做的肥大的袖口和舒展开的肥大的裙子,一只耀眼的钻石领针,戴在她的脖子上。
  “您好,爸爸,到底又看到您了,妈妈好么?……汤姆有什么好消息?……您脱下外衣来,坐下来,亲爱的爸爸!……您是不是先来杯红酒?我让人把楼上一间招待来客的屋子收拾好了……格仑利希也正在梳洗……”
  “没关系,孩子,我在这里等着他。你知道,我来是为了和你丈夫谈一件事……事关重大,亲爱的冬妮。凯塞梅耶先生在这里吗?”
  “在这里,爸爸,他正坐在小书房里看簿子……”
  “我的小孙女在哪?”
  “在楼上,跟婷卡在小孩卧室里,她很好。她正给囡囡洗澡……一只蜡囡囡……当然不是用水……她只是……”
  “当然口罗。”参议长叹了一口气,接着说:“亲爱的冬妮,我想您还不知道你丈夫……目前的处境吧!”
  他在摆在大桌子四周的一把靠背椅上坐下,她的女儿则坐在他的旁边。冬妮用右手的手指轻轻地抚弄着脖子上的钻石。
  “不知道,爸爸,”冬妮回答说,“我必须承认,我对他公司的经营状况一无所知。老天爷,我真是一只笨鹅,您知道,我什么也看不出来。最近有一次凯塞梅耶跟格仑利希说话,我倒是听见了几句……谈到最后,我认为他们不过是在开玩笑……凯塞梅耶先生说话总是那么滑稽。我听见他们一两次谈到您的名字……”

  “他们怎么会说到我的名字?怎么说来着!”
  “不知道,爸爸,没听见他们怎么说……从那天起格仑利希就懊丧起来……我从没见他如此懊丧过!……直到昨天……昨天他脾气又柔顺了,问了我十来遍我爱不爱他,如果他跟您有所请求的时候让我在您面前美言几句……”
  “啊……”
  “是的……他告诉我,他给您写了信,您要到我们家来……好,现在您果然来了!发生的一切让我提心吊胆……格仑利希把那玩牌的绿桌摆到这儿来……摆了一桌子纸和铅笔……为了以后您、凯塞梅耶还有他自己在这儿谈事情……”
  “亲爱的冬妮,我现在要同你商量一件事,”参议说,一面用手抚弄着她的头发……“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告诉我……你是不是从心里爱你的丈夫?”
  “当然口罗,爸爸,”冬妮说,扮了一个非常幼稚的虚情假意的面孔,和幼时家里人逗她“你以后不再逗弄那个卖囡囡的老婆婆了吧,冬妮?”她做的脸相一样……参议沉默了一会儿。
  “我想知道你爱他的程度是不是到了,”他又问,“以致没有他就生活不下去了……不管发生什么事,即便按照上帝的意旨他的境遇有所改变,现在所有的一切将不再拥有……”他朝着屋里的家具、窗帘,朝着玻璃罩子底下镀金台钟以及她的衣服急促地挥了一下手。
  “当然口罗,爸爸,”冬妮用一种安慰人的语调说,每逢别人跟她严肃地说话的时候,这种语调是她常用的。她从父亲的脸望过去,发现他正盯着窗外,那里帘幕般的迷蒙细雨正无声无息地落着。有时大人给小孩子念一遍童话故事,却生搬硬套地插进一些什么道德啊、责任啊、以及诸如此类的大道理,小孩子的脸上常常显出一副迷惘和不耐、虔诚和厌倦交织的神情……此时冬妮眼睛里正流露出与此相同的神色。
  参议默然凝视了她一分钟,沉思地眨着眼睛。如何使她不受这事件的伤害?这一切事他在家里和路上都已深思熟虑过了……其实上帝最了解,约翰·布登勃洛克的第一个,同时也是最真诚的打算是:不管他的女婿需要的款项是多是少,他都不会帮忙。然而当他想到他当初多么……用一个温和的词吧!……迫不及待地促成这门婚事,当他的记忆里涌现出她的小女儿在婚礼举行后临别时的脸色和问他的话:“您对我满意吗?”这时候自责的情绪就不禁在心底蔓延开来。他暗中对自己说,这件事要百分之百地根据她的意志而决定。参议先生非常明白女儿并不是真心爱着格仑利希,但是他也估计到另外一种可能:四年的时间、习惯以及孩子的诞生也许会产生很大的改变,现在冬妮也许觉得自己和丈夫已结成血肉相连的关系,不论从基督教义上还是从人情上讲,根本不能考虑分离这一事。这种情形如果出现,参议思忖道,出多少钱他也不能计较。自然,基督教的精神和妻子的本分都要求冬妮无条件地伴随着自己的丈夫走进不幸里去,但是当冬妮真的表达了这种决心的时候,参议又觉得就这样让她女儿平白无故地舍弃掉一切自幼享受惯的生活上的安乐舒适,在情理上是说不过去的……为了不让这场灾难变成现实,不论出什么代价也要扶持格仑利希。想来想去,他最后考虑的结果还是认为最好是把他的女儿和外孙女接回家去,而让格仑利希先生走自己的路。但愿上帝保佑,希望还有缓和的余地!不管怎么说,参议最后还有一条法律条款可以依恃:丈夫如果长期无力赡养妻子,夫妻可以分居。当然他要先征求一下女儿的意见……“我知道,”他说,一面继续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我知道,亲爱的孩子,你这种想法是值得称赞的。只是……哎,我不能认为你观察到的事情真是应该观察的那些,就是说,真是事态的真象。我并不是在问你在这种情况或那种情况下大概会怎么做,而是你现在,今天立刻要怎么做。
  我不知道,你对真实的情况是否了解……所以我有责任,虽然这是个令人痛苦的责任,告诉你,你的丈夫已经无力偿付债务,他其实已经破产了……我想你懂得我的意思了吧……”

  “这是真的吗?……”冬妮从座垫上欠起一半身子来,抓住参议的手,低声问道……“事实确实如此,”他用严肃的语调说。“你没有想到吧?”
  “我没有明确地想到什么……”她咭咭哽哽地说。“这么一说,他们那天不是在开玩笑……?”她目光呆痴地望着斜侧的棕色壁毯说下去……“噢,老天!”她突然喊了一声,沉重地坐到座垫上。直到这一刻,她才算真正了解了事态的严重性,“破产”这个词从她小时候起就带给她一种模糊可怕的概念……“破产”……这比死更可怕,这是混乱、崩溃、毁灭、侮辱、羞耻、绝望和灾祸……“他破产了!”她重复道。此时她已经被吓得失魂落魄,以致她根本没有想到向人乞援,连向她父亲请求帮助都没有想到。
  他扬着眉毛用他那对深陷的小眼睛看着她。他的眼睛又忧愁又疲倦,仿佛反倒是冬妮在决定他的命运。
  “我刚才问你的是,”他温柔地说,“亲爱的冬妮,你是不是预备永远跟着你丈夫,即使过苦日子也不离开他?……”他立刻感觉出来,自己直觉地选用了“过苦日子”这样厉害的词儿是为了恐吓她,于是又补加说:“或许他还有机会东山再起……爬起来……”
  “当然口罗,爸爸,”冬妮回答说。这句话并没有阻住她淌出泪水来。她用一块镶绦子边、绣着她姓名缩写的手帕掩着脸呜咽着。她哭的样子和小时候一样:一点没有做作,一派天真烂漫。她撅着上嘴唇的神情非常惹人心痛。
  参议先生继续用眼睛打量女儿。“你是真心这样想吗,孩子?”他问。他也和自己的女儿一样不知所措。
  “我如果不愿……”她抽抽搭搭地说,“难道我非得……”
  “当然,并不是非这样不可!”他的语气轻松了一些,但是他马上又感到内疚,急忙改正过来。“没有人强迫你这样做,亲爱的冬妮。假如你对你丈夫的感情并没有把你紧紧地系牢的话……”
  她伤感的又有些困惑不解的望着她的父亲。
  “怎么,爸爸……?”
  参议把身体左右扭动了一下,想到了一个打破僵局的办法。
  “上帝最清楚,如果我眼看着让你受这些痛苦委屈而不管,我会感到多么痛苦。而由于你的丈夫这次的不幸,企业的破产会导致你家产的消失,这样痛苦的日子马上就要来到……我的希望是使你躲过最初这一段不愉快的日子,暂时把你和我们的小伊瑞卡接回家去。我认为这样做对你有好处!”
  冬妮沉默着,擦着眼泪。她小心翼翼地向她的手帕上呵了气,然后把它贴到眼睛上,想把眼睛上的红肿去掉。当她下定决心以后,用正常的语气问她的父亲:“爸爸,这是不是要怪格仑利希?
  是不是因为他轻率、不老实才遭了这场事?”
  “非常可能!……”参议说。“这就是说……不,我不敢肯定,孩子。我想和他们谈过之后才能肯定。”
  冬妮对这句话好像没什么反应。她只是蜷缩在三个锦缎靠垫里,胳臂肘支在膝头上,用手托着下巴,垂着头,梦幻似地望着屋子。
  “哎,爸爸,”她轻轻地差不多连嘴唇也不动地说,“如果拒绝他求婚……”
  参议虽然看不见她的面孔,但是我们知道,当初她住在特拉夫门德的时候,许多夏日的傍晚,她倚在自己小屋子的窗户上,这副神情就会经常在她脸上浮现出来……她的一只胳臂放在参议的膝头上,手松软无力地向下垂着。仅仅是这只手就流露出无限的苦闷和柔顺的自暴自弃,就流露出对于一个遥远的地方的回忆和甜美的眷恋。
  “求婚……?”布登勃洛克参议问道,“如果拒绝他的求婚会怎样,我的孩子?”
  他心里已经预备好听到这样的自白:要是当初不结这门亲事该多么好啊!可是冬妮只是无言的摇了摇头。
  她的脑子仿佛正被某些思想盘踞着,她正被那思想带到遥远的地方,几乎忘记了“破产”这件事。参议只得自己说出盘算好的一番话。
  “我想我猜到了你的思想,亲爱的冬妮,”他说,“而且我一点也不犹豫地向你承认,原以为这会对你人生之路提供幸福的保证,此时此刻我自己也追悔莫及……从心底里感到悔恨。我相信我在上帝面前是无辜的。四年前的婚事是我在对你履行我应尽的职责……可是上天却另有安排……你千万不要想你父亲当时轻率、鲁莽,拿你的幸福作儿戏!格仑利希最初跟我们家来往的时候有着最可取的优点,他是牧师的儿子,笃信宗教,通达世故……我也曾经了解过他公司的经营状况,同样也是最美满最适合不过的了。我又调查了他的经济情况……这一切还埋在黑暗里,埋在黑暗里等待明朗化。但是你并不怪罪我,是不是!”

  “这不是您的错,爸爸!您不要怪罪自己!算了吧,您不要再为这件事忧心了,可怜的爸爸……您的脸色那么苍白,要不要我给您拿一点健胃剂来?”她紧紧地拥抱着父亲,吻了吻他的面颊。
  “谢谢,不用,”他说;“没有什么……不用了。不错,我最近的日子太不好过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真是多事之秋啊!这是上天对我的考验呀!可是虽然如此,我禁不住还是常常想,我是有些愧对你的。孩子。这一切都要看你怎样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了。我再问你一次,冬妮……结婚后这几年你对你的丈夫有没有发生爱情?”
  冬妮又重新哭起来,她一面用双手握着麻纱手帕捂着眼睛,一面呜呜咽咽地说:“哎,爸爸!
  ……我从来没有爱过他……您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呀?……我一直讨厌他……难道您不知道吗……?”
  约翰·布登勃洛克这时脸上的神色究竟表达了他的什么心情,大概谁也说不清楚。他的目光又惊惶又忧郁,可是他紧紧闭着嘴唇,弄得嘴角和两腮紧皱在一起。这是他作了一笔赚钱的生意以后的表情。他喃喃地说:“四年了……”
  突然冬妮不哭了。她握着那块湿手帕,在座垫上挺直了身子,气冲冲地说:“四年……哼!四年里他也不过有时候晚上陪我坐坐,看看报纸而已……!”
  “你们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参议有些感动地说。
  “是的,爸爸……我非常爱伊瑞卡……虽然格仑利希老说我不爱孩子……其实我根本离不开这个孩子,我跟您说……至于格仑利希……不是这样的!……格仑利希……不是这样的!……而且现在他又破产了!……啊,爸爸,要是您打算把我和伊瑞卡接回家去……我很愿意!现在您明白了,就是这么回事。”
  参议又紧紧闭住嘴唇;他感到非常满意。虽然主要的一点还需要碰一下,可从同女儿的这番谈话中分析,他就是这样做也不会有很大风险了。
  “从刚才这些话来看,”他说,“有一件事你似乎一点也没有想到。你没有要求任何人的帮助……而且就是求我帮助。刚才我已经向你表示过了,我在你面前并不是一点内疚也没有的,如果……如果你希望……等待着……我插进手来……挽回这次破产,挽救你丈夫的公司,维持住他的买卖……”
  他像等待判决一样盯着他的女儿,她的面部的表情使他很满意。她脸上是失望的神色。
  “需要多少钱呢?”她问。
  “问题不在这里,孩子……这是一笔数目巨大的资金!”布登勃洛克参议点了几下头,仿佛是仅只想一想这笔钱,那重量已经压得他东摇西晃了。
  “家族公司的情况我也应让你了解一下,”他接着说,“咱们的公司在这以前已经受了很大的损失,再支付这样一笔款将会使它元气大伤,它恐怕很难……很难再维持下去了。我说这些话决不是……”
  他没有把话说完。冬妮跳了起来,动作之大以至于都没有站稳脚步,她手里还握着那块绦子边的湿手绢,大声地说:“好了!够了!千万别这样做!”
  她带着一种大义凛然的神态。“公司”这个字了结了一切。非常可能,这个字甚至一度战胜了她对格仑利希先生的厌恶。
  “您不要毁了自己,爸爸!”她非常激动地说。“您自己也想破产吗?够了!决不能这样!”
  恰在此时格仑利希先生犹犹豫豫地走了进来。
  约翰·布登勃洛克站起来,他的姿势好像在说:解决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学生街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从收音机里缓缓流淌出的路唐纳森的演奏,作为此时在场两人心情的BGM明显有些不合适。光平盘腿坐在原地,伸手关掉了收音机。六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立刻被沉默所支配。广美的表情比平时更严肃,她把日本茶倒进两个茶碗里,然后把较大的一个茶碗放到了光平面前。这个茶碗是附近一个寿司店开张的时,抽奖获得的奖品。 [点击阅读]
宇宙尽头餐馆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有一种理论宣称,如果任何一个人真正发现了宇宙存在的原因、宇宙存在的目的,宇宙就会立刻消失,被某种更为怪异、更难以理解的玩意儿取代。还有另外一种理论宣称,上述事件已经发生了。迄今为止,故事的发展如下:起初,创造出了宇宙。这激怒了许多人,被普遍视为一种恶劣行径。许多种族相信宇宙是由某种神所创造的。 [点击阅读]
安德的影子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严格地说,这本书不是一个续集,因为这本书开始的时候也是《安德的游戏》开始的时候,结束也一样,两者从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几乎发生在完全相同的地方。实际上,它应该说是同一个故事的另一种讲法,有很多相同的角色和设定,不过是采用另一个人的视角。很难说究竟该怎么给这本书做个论断。一本孪生小说?一本平行小说?如果我能够把那个科学术语移植到文学内,也许称为“视差”小说更贴切一点。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0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宠物公墓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门徒互相看看,有些人不知道耶稣的话是带有比喻含义的,他们笑着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耶稣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如今我们去他那儿吧。”——摘自《约翰福音》第01章路易斯·克利德3岁就失去了父亲,也从不知道祖父是谁,他从没料想到在自己步入中年时,却遇到了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寓所谜案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我不知道到底从哪儿开始这个故事,但是我还是选择了某个星期三在牧师寓所的午餐时分开始。席间的交谈大部分与将要叙述的故事无关,但还是包含得有一两件有启发的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到故事的发展。我刚切完了一些煮熟的牛肉(顺带一句,牛肉非常硬),在回到我的座位上时,我说,任何人如果谋杀了普罗瑟罗上校,将会是对整个世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讲的这番话,倒是与我的这身衣服不太相称。 [点击阅读]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