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 第42招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现在孩子们的生存、成长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和父母小时候不一样了。他们接触社会、接触新事物更早、更广泛,他们面对的世界更精彩。这就更容易增强好奇心,容易突发奇想,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出格的事。
  针对这种情况,国内教育专家们指出:面对孩子的诸多出格行为,如果父母简单地看成越轨、破坏纪律而加以批评和限制,可能就会把一些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扼杀在框框里。
  反之,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那么在“出格”的孩子们中间一定会出现更多人才。
  一名美术老师曾给孩子们设计过一个课题:让孩子们画自己的故事绘本。老师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关于鸭子的故事,然后又讲了鸭子的特点,分析了怎样画鸭子,然后给他们四折的长纸,让孩子们发挥想像,自己编绘关于鸭子的故事,孩子们很兴奋,互相说笑着开始了他们的创作。
  6岁的伊雪想了好长时间才开始动笔,一出手就画了半只鸭子!陪孩子画画的父母们看见一张大纸上什么都没有,却在画纸边上只画了半只鸭子,都 觉得不可思议,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怎么只画个鸭屁股呀?这孩子怎么乱画呢?好好一张纸不画,画到边边上干什么?……”伊雪妈妈也说:“你看人家画 的多好!你看你!”“哪有画半个鸭子的呢?怎么能画的这么不完整?都到纸外面去了?把纸翻过去重画吧!”

  老师赶紧过去看了看,说:“让孩子画完,不要着急!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
  果然,伊雪下笔后,似乎胸有成竹,很快完成了那幅画。老师让她给大家讲讲画的内容,伊雪简单的讲了一下她画的故事:“鸭妈妈和鸭孩子出去 玩,走散了,小鸭去问青蛙妈妈: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青蛙妈妈没看到;小鸭又问乌龟姐姐: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乌龟姐姐也说没看到!最后小鸭 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妈妈去找妹妹了!妈妈带着小鸭和妹妹一起去了游乐场!”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那画面上的半只鸭子,是跟着妈妈的小鸭子。妈妈和妹妹已经走出画面了,而小鸭子才走出去一半。
  看着画面,老师为孩子的创意感到欣喜。伊雪的妈妈也感到震惊。
  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做的事情虽然出乎父母的意料,可是这样的丰富想像力,是多么的宝贵啊。
  强烈的“出格”思想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但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助于正确对待孩子的“出格”,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教育专家指出“出格”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如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孩子的“出格”大多发生在青春期。青春期的青孩子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一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巨变时期。这个时期是由孩子向成人过渡的心 理“断乳期”,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也不再把父母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样的心理素质,如果能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其独立创造性 的发展。

  有利于孩子情绪的调节
  孩子处于发育的过渡时期,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一般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有“出格”思想的孩子,是不会让情绪长期滞留在心中的,发泄后情绪会得到调节,对孩子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
  孩子的“出格”思想,有时是针对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产生的。传统观念认为是这样的,而具有“出格”思想的孩子偏偏认为是那样的。虽然有时可能“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他们求异思维的表现,他们在试图独辟蹊径,从其它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有利于孩子形成开拓的个性
  孩子产生“出格”思想,实质上是他们心理上对于常规的“突破”。当他们心理上一进入“突破”阶段,表现出来的,就不再是过去的听话、顺从,而是勇敢和冒险。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从小培养孩子好胜、敢闯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形成开拓、进取的个性。
  所以,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出格”,并积极引导孩子,使其朝着富有建设性的健康方向发展。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离经叛道”行为呢?教育专家为广大父母们提供了如下对策。

  正确理解孩子的“出格”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一些“出格”行为,其实是对于自己生理心理成熟的一种尝试性反应。绝大多数并非父母所想象的那样,孩子真的学坏了,而只是孩子个体成熟的心理反映而已。
  正确应对孩子的“出格”
  父母发现孩子的“出格”行为时,的确需要表明态度,但是,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应该给孩子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避免因为简单粗暴而伤害了孩子的感情,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推动孩子走向父母希望的反面。
  建议父母在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主动式聆听”,最好由父亲来处理儿子的问题,母亲来处理女儿的问题,这样的共同语言会多得多。父母可以坐在孩子身边,主动和孩子聊聊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用沟通交流走入孩子的心扉
  交流、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最好方法。面对“出格”的孩子,和他们进行良好沟通是引导他们的必要前提。每个父母都应该提高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心扉,摸透孩子的想法,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合格的父母,一定要敢于接受孩子的“出格”,要能够善待孩子的“出格”行为, 要善于引导孩子走向精彩的人生。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木偶奇遇记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作者风采:科洛迪,原名卡尔洛?洛伦齐尼,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科洛迪精通法文,曾翻译过法国贝罗的童话,为广大小读者所喜爱。科洛迪一生中,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随笔、评论,然而最著名的要数他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想像力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点击阅读]
果壳中的宇宙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相对论简史霍金爱因斯坦是如何为20世纪两个基本理论,即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基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是位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发现者,1879年诞生于德国的乌尔姆。次年他的全家即迁往慕尼黑。在那里他的父亲赫曼和叔父各自建立了一个小型的不很成功的电器公司。阿尔伯特并非神童,但是宣称他在学校中成绩劣等似乎又言过其实。1894年他的父亲公司倒闭,全家又迁往意大利的米兰。 [点击阅读]
柳林风声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肯尼斯·格雷厄姆(1859~1932)生于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他的童年很不幸,5岁丧母,随后丧父,几兄弟都由亲戚收养。中学毕业后,他没有钱继续读大学,20岁进英格兰银行工作,直到1908年,因在银行里被一疯汉用枪击伤而退休。他喜欢自然和文学,业余研究动物和写作,很早就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作家。 [点击阅读]
格列佛游记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0
摘要: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航程途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在格列佛的帮助下,利立浦特国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古”帝国,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 [点击阅读]
楼兰新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子愿我后生,常为君妻,好丑不相离。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一、朱砂佛印历史上鸿蒙初辟的时期,颟顸、野蛮、酷虐与巫术、卜噬、图腾一起,拥有着不可抵御的权势。有史学家把它比作恶魔,手指粗硬,指节稍稍用力地弯曲便有裂帛一样的声音传出来。许多无妄的生命在它的操纵下陪葬。在长达几千年的蒙昧里,文明被撕裂成片,然而它们学会包容,织成一张网,反过来将野蛮在潜移默化中同化。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0
摘要:2005年,深圳华灯初上的街道,比白天多了几分妩媚温柔,张小文身着浅蓝套装,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疲惫。刚进楼门却想起浴室的灯泡坏了,忙转身向楼旁的便利店走去。开门,打灯,踢鞋,扔包,一气呵成。张小文从阳台上把沉重的梯子一点点挪到浴室,试了试平衡,小心翼翼上了梯子,突然脚一滑,“啊”的一声惊叫,身子后仰重重摔倒在瓷砖地上,一动不动。清、康熙43年,北京湖边景亭的走道,面对面站着两位十三四岁的姑娘。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续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2006年10月,深圳某小区。“胤禛,你真的如此恨我吗?真的如此……”他始终是没有来,他再不肯原谅我了,心像被生生撕裂了一般,疼痛以心脏为中心,一波一波地扩展到四肢百骸,觉得整个人难受得不能自己。不是已经死去了吗,为什么身体还会疼痛,为什么脑中还会有如此清晰的记忆。轻轻地动动指尖,指腹下能感觉到柔软的棉被。 [点击阅读]
每一种性格都能成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代序:为什么我们勤奋工作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一味去弥补性格缺点的人.只能将自己变得平凡;而发挥性格优点的人.却可以使自己出类拔萃——罗杰·安德生代序:为什么我们勤奋工作仍不能成功?你知道吗?世界上几乎有近一半的人正在从事着与自己性格格格不入的工作。尽管他们勘勤恳恳、任劳任怨,尽管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点击阅读]
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0
摘要:前言简单设问一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所面对的,那就是——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便正是“经济学”。这也许是对经济学最平民化的解释。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真正了解经济学,并能为己所用者,却为数不多。 [点击阅读]
氏族之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当古尔丹召唤他们的时候,他们到来了,那些心甘情愿,甚至饥渴地将灵魂出卖给黑暗的人。他们曾经跟古尔丹一样,是有着坚定意志的生命。他们曾经研究自然世界和兽人在其中的归宿;曾向深林和平原上的野兽,天空中的鸟儿,海洋和河流中的鱼儿学习。他们曾经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不多,也不少。这一切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些过去的萨满,现在的术士们,曾极为短暂地品尝过力量,并发现那像舌头品尝到了一大滴蜜糖一样甘美无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