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 第40招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教育专家陶行知认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开放的、积极的环境,需要在父母的热切期望和等待中来引导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发展,要遵循天性,不能任意抹杀孩子的创造欲望和玩乐心态,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要让孩子自由地发展。
  孩子的成长不仅包括他身体增长,更主要的是他的语言、精神、气质、思想以及为人处事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可为了使孩子的成长迅速一些,许多父母往往采取一些过于积极的教育措施,例如请家教、报特长班等等,根本无视孩子的兴趣。
  不可否认,孩子多掌握点知识,多学点本领,本没有什么坏处,但关键是要孩子自己愿意。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还可能极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这是得不偿失的。
  父母指导孩子太多,关注孩子太多,或者采用的强制措施和管束太严格,都会不利于孩子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所以,对于孩子的发展一定要因人而异,一定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由发展的空间对于孩子是十分必要的。
  有个大学生在一篇题为“我的自由时空”的作文里写道:
  我的外公是一位艺术家,我的父亲是一家医科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我的家如同一个人文与科学的梦幻组合,一个用亲身的经历告诫我为人要真诚坦 荡,对世间万物都心怀爱与感激,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发现身边的美;一个则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让我坚信这个世界必有规律可循,求真务实善于开拓的科学精神是人们 寻找安全感的良方。

  有一段时间外公告诉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月满则亏,万物皆有必然之理;而父亲告诉我世界可以用偶然来描述,甚至每个人都只不过因为偶然才 成为自己。当我将两句话完整地理解而发现其中的一致时,我觉得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探索的自信。我认为这种感觉永远不是来自于灌输,而是启发式的诱导。记得小 时候,父亲从幼儿园接我回家,总带我在路边的咖啡馆小坐片刻。在那儿,他让我试着把不同质地的咖啡勺浮在咖啡中,就这样让我理解了阿基米德的发现。
  我的家庭氛围首先是民主,从我记事起,我对家中的事务就有发言权,而且父母从不强求我做什么,他们对我采取认同和尊重的态度。记得高中毕业 填高考志愿时,家里希望我考医科大学,而当我欲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时,父母所做的仅仅是确认我是否真的做了慎重的考虑,而后便全力支持我的选择。
  我从小写作文就不爱打草稿,做数学题也不爱将整个步骤都写上,我认为只要抓住重点就可以了,能用简单的方法完成一件事何乐而不为呢。而这种“偷懒”的做法父母也认可了,他们的态度使我的个性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必有善于进行教育的父母。上述案例中的主人公就是在重视教育、懂得教育、氛围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家庭教育不仅为他 开拓了一个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的多维空间,而且使他学会了宽容和谦让、理解和融洽,使他的求知欲得到了重视和满足,人格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由此可见,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家庭教育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教孩子怎样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使家庭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很多父母会划分出一个孩子的房间,而且在孩子的房间里,安置最豪华的照明设备,可是孩子却喜欢在餐厅做功课,这就是因为没有认清空间的意义。孩子所需要的,并不是单纯的独立房间,而是一个能安心游玩,安心做功课的空间,那个空间必须让他有待下去的欲望。
  还有不过分“教导”孩子的实质,就是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确立。除父母应有的开放型的教育方法外,更主要的是给孩子一片自己的“空间”。
  让孩子在家里有发泄自我的感情,或是调整情绪的空间,是培养独立性的基本条件。
  所以那个空间不必是一个独立的房间,在客厅的一角划分出“孩子的角落”,也是可行的做法,那个角落不摆父母的任何杂物,可以只放一些孩子喜爱的牛奶包装、厚纸、压扁的纸杯或是塑料盖等。

  空间感觉强烈的孩子,纵使没有门或帘幕的划分,也会在自己的场所上,挂上看不见的屏幕,然后在其中自得其乐。
  年纪稍大之后,可加一扇屏风,使空间较为独立,如此,孩子便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改善空间,使其便于利用。例如孩子自己动手钉的桌子,应该比父母所购买的书桌,更能给予他“个人”的感觉。
  父母不要勉强把孩子的房间区分出来,而应只做一个孩子创造自我空间时的助手,如此,自然能培养出孩子自主性。孩子能自由进出于自己的空间与父母的空间,而且在喜欢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关闭自己的空间,这在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方面,好处是非常多的。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可能会要求拥有独立的房间,为此可以顺应孩子的意愿行事。孩子因知道“空间”的意义而要求独立的房间,与父母随便就为之 安排一个房间,意义截然不同,孩子要求拥有自己的房间,想确保完全独立的空间,表示他的独立意识已前进了一大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给予积极的满足和 帮助。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需要。作为父母,一定要大胆放手,积极为孩子创造自由的“物理”空间和“心灵”空间。
或许您还会喜欢:
凤舞翩翩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幕暗暗沉沉的夜,宛如泼洒开来的浓墨,深沉得几乎将人吞噬。又或者,不是黑夜的关系,而是她昏蒙的意识,已无法接收更多的光亮--四周传来阵阵狼嗥,为这阴寒的夜,更添诡谲。她知道自己的神智与生命,都在一点一滴急遽的流失当中,再这么下去,等不到明日的晨曦初绽,她便会先气绝于这片荒山林野之中。 [点击阅读]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0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卡尔洛斯:求战之心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你让我失望了,卡尔洛斯。不论他再怎么努力,这句话就是无法从他的心头消散。不论在经过阿格玛之锤的时候听到多少声激昂热情的“欢迎霸主!”都没用,不论在愤怒之门前方的废墟里站上多久,对着依然熊熊燃烧的魔法烈焰凝视多久也都没用。就连挥斧砍杀胆敢与他为敌的猛兽与天谴军魔物也只能暂且令他分神,就连热辣辣地喷溅在脸上的鲜血也无法淹没那句话。 [点击阅读]
卡耐基口才学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 [点击阅读]
原来你非不快乐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0
摘要:致内地读者得怀着感恩的心情,在因缘际会下,我第一本在内地发行的书,是关于快乐/不快乐的课题,跟内地朋友分享自己这几年的体会。当前大势。不失为反思“拥有与失去”的黄金机会,能借此想到拥有的代价、失去的回报,内心得以从外在环境与际遇中释放,堪称千金不换。过去写下不少勾引别人眼泪的歌词,有时会反省自己是不是美化了伤感,有时又觉得让人落泪,可得到发泄,但愿也不算是作孽、遗害人间。 [点击阅读]
叛逆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夜半,惊醒!一身的酸痛,直觉摸索身侧的棉被,只触到一掌的冰冷与坚硬。她茫然睁开眼,身下是大理石地板,而不是她温暖柔软的大床。又跌下来了吗?她苦笑。明天,要记得叫人来铺上长毛地毯。室内空调似乎没有发挥它的效用,冷,是唯一的感觉。功能再强有什么用?一点都不暖的暖气,明天要顺便换掉它!她坐起身,赤脚下楼。打开冰箱,里头塞得满满,应有尽有。 [点击阅读]
哈佛女孩刘亦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则轰动全国的独家新闻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用大字标题在头版头条登出了一则独家新闻:《我要到哈佛学经济》。记者雷萍报道: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多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这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 [点击阅读]
哈佛家训
作者:佚名
章节:197 人气:0
摘要:《哈佛家训》是我送给儿子和女儿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礼物。我深切地感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应该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 [点击阅读]
唤醒心中的巨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醒来吧!控制你的生活!安东尼·罗宾斯是世界顶级激励大师。你将在本书中与这位大师共享那独到而又强大的课程,用来唤醒你心中蛰伏的巨人。他是公认的控制心理变化的专家,在本书中,他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循序渐进的课程,使你通过富于灵感和乐趣的轶事、例子和一步步扎实的策略,组成一个控制情绪和财政困难并获得巨人般灿烂生活的程序,用来帮助你发现你的真实目的,并控制你的生活,激发你控制命运的能力。 [点击阅读]
喃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第1章妄语(1)扎西拉姆·多多自幼便是个孤单的孩子,我习惯一个人想象自己的虚妄世界。少年时开始多思虑,满心满怀的念头与言语,挤得肚肠都酸痛了,只好写下来,变成酸词句。又到青年离家求学去,便总算因了这千山万水,可以将千言万语都寄予书信,借了问候友人的名分,自个儿滔滔不绝,也不管不顾别人是否有心听闻,是否有丝毫兴趣。直到网络互联,博客兴起,便一掷纸笔,十指开始于键盘上,翻飞不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