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步步惊心续 - 下部 第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地上铺着厚厚的毯子,走在上面一丝声音也无。我走到矮几旁边,静静地站定。
  几上左侧放着未批阅过的,而胤禛朱批过则随手放在右侧。十三支着额头边低头看着一个折子边道:“皇兄,自开福建洋禁,那里民众出洋贸易频繁,而我朝却无相关条例,长此而往,怕是不好管了。”
  见两人又要谈论正事,我轻手轻脚向帐门走去。未行两步,身后传来胤禛的声音:“若曦。”回身望去,胤禛嘴角蕴着丝笑道:“去泡着茶水。”
  十三侧头看着我,嘴角含着丝笑道:“劳烦嫂嫂。”笑着白他一眼,疾步掀帘出去,对守着帐外的高无庸吩咐道:“去取些茶叶来。”说完,落帘进来。走过去,坐于胤禛身旁,静等着高无庸。
  无意中掠了眼几上平摊着的一份折子,右下角红色的‘密’字极是醒目,有些诧异,遂低头望去,‘启禀皇上:陕甘总督岳钟琪在乘轿回署途中曾接一书函,内容涉及悖逆文字,以期望利用其兵权达到反清目的。’
  自清建立,统治者为了了解下情,虽沿用了明朝的票拟制度,但又具体做法上又与明朝不同,改掉了一些弊端。自康熙五十一年后,凡涉及机密之事,均可亲自写奏折。胤禛继位后,不仅沿习下来,而且进一步扩大密折人员范围,达到千余人。这样一来,上奏人数越多,事情越发不好隐瞒,因为你不实写,必会有他人实写,各官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生了什么事,自己没奏,但其他人奏了,便显得有些渎职。
  无言暗自失笑,不知这岳钟琪奏了没有,如若没有,轻者受斥责,重者或许受到怀疑,毕竟内容涉及势必悖逆文字,而且严重到期望用其兵权……
  想到这里,心中猛然一个激凌,人也不由得有些轻颤,恍然憬悟,和岳钟琪有关又令胤禛震怒不已的究竟是什么事了。一阵愣神,该来的还是来了,雍正朝唯一的文字狱。
  文字狱古已有之,清朝仅在康熙年间就有庄氏明史案和戴名世南山集案。
  明史案是浙江乌程富商庄廷拢无意中发现其邻居学士朱国桢的明史遗稿《列朝诸臣传》,购买下来后邀集许多名士加以编辑,并增补了明末天启、崇祯两代史事,这本也没什么,但他却在书中斥责满人,书中直书清朝统治者历代祖先名讳,这是犯大忌的死罪,且不使用清朝年号,而用南明永历朝的年号,并把书重新定名为《名史》,算作自己的著作。书编成后,庄廷拢已经去世,如果就此打住,或许什么事都不会发生。但其父庄允城却将书刊行,大规模的发行,被有心人士向朝廷告发,庄允城被逮入京,死于狱中,庄廷拢被掘墓开棺焚骨,所有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都被处死。先后因此狱牵连被杀者达70余人,被充军边疆者达几百人。

  明人方孝标曾经到云南在吴三桂部下做官,后来投清而免除一死,其著有《滇黔纪闻》一书,此书中曾提到南明永历政权不算为伪朝。戴名世见到此书后,在所著《南山集》中加以引用,提到南明弘光帝及其年号,又揭露了康熙帝杀掉明太子的真相,以略微倾向明朝的口气叙述了明末清初的抗清事件,对南明诸王寄以同情。这么一来,两书被认为有‘大逆’语。结果却是波及数百人,戴名世被斩首,方孝标已死被戮尸,两家男子16岁以上者均被杀,女眷等则被没收为奴婢,方氏同族人都被充军到黑龙江。
  这两起都是由于编写前朝、当朝的历史而招祸的。康熙的手段虽有些小题大作,但其真正目的却是给具有反清复明思想的汉族知识分子一个暴力的威胁。而此次的曾静案,却是欲拉拢朝廷掌握兵权的重臣,以期望用兵权来达到颠覆朝廷的目的,虽然我内心清楚他们并未有真正的行动,但在胤禛、十三看来,却不是小事,而是具有谋反意义的大事。
  浙江‘东海夫子’吕留良在明朝灭亡以后,他曾参加过反清,但斗争最终失败,伤心之余,便在家里收子弟教书。后因有人推荐他博学鸿词,他坚决拒绝了,后来更是索性到寺院里,剃头当和尚,躲在寺院里著书立说。书里有反对清朝统治的内容,幸好书写成了,没有流传开去,吕留良死后,更没被人注意。湖南曾静偶然见到吕留良的文章,对吕留良的学问十分敬佩,就派学生张熙,从湖南跑到吕留良的老家浙江去打听他遗留的文稿。张熙一到浙江,不但打听到文稿的下落,还找到吕留良的两个学生。张熙跟他们一谈,很合得来。他向曾静汇报后,曾静也约俩人见了面,四个人很有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之意,他们商量怎样推翻清王朝。曾静打听到担任陕甘总督的汉族大臣岳钟琪是岳飞后人,并掌握兵权,颇受重用。觉得要是能劝说岳钟琪反清,成功就大有希望。曾静写了一封信,派张熙去找岳钟琪。岳钟琪收到信后,大吃一惊,在威逼张熙交待同谋不成之下,假装答应,张熙于是将他们的计划、主谋人员一一交待。岳钟琪马上上奏雍正,报告这起谋反事件。雍正帝将他们严加查办。吕留良虽死,雍正仍把其刨坟劈棺戮尸,又把吕留良的后代和他的两个学生满门抄斩。还有不少跟着吕留良的读书人也受到株连,被罚到边远地区充军。

  我木然坐着,心中有些堵,吕留良究竟有没有孙女,到底有没有吕四娘其人,野史到底是不是真的。
  “若曦,你怎么了?”耳边乍闻他焦急的问询声,我茫茫然地看向他。
  他面色虽平静,眸中却隐隐含着担忧,我似是呓语般道:“他有孙女吗?”他眯了眯眼,掠了十三一眼,眸中的担忧转为疑惑,望了望我紧紧抓着几案边的手道:“若曦,谁有孙女?”
  凝视着他,丝丝哀伤坠入心底,现在是雍正六年,还有七年,仅仅只有七年时间,我们面临的或许是再一次的天人永隔。我身子一阵发冷,脑中木木的,心中已没了任何想法,只是怔愣地盯着他。
  十三面色惊愕,放下手中的折子对胤禛道:“皇兄,若曦有些不对劲。”胤禛微一颌首,若有所失的掠了眼几上的折子,扳住我的肩膀沉声道:“若曦,你害怕什么?你又知道些什么?”
  回过神,心中凄惶,眼眶中蕴的泪恩顺着面孔汩汩而下,历史终就是注定的,自己有能力改变吗?但真的不能改变点什么吗?只是少许也是好的。
  胤禛目注着我,轻轻地拭去我腮边的泪,侧头向十三道:“久已未去木兰围场,蒙古各部也好些年没有朝觐。”他回头望我一眼,眼中现出一丝忧色,眉头微锁道:“你先去吧,好生准备一下,晚膳你和四阿哥陪着两部王爷。”十三看看我,站起,举步向外行去。
  胤禛静默地盯着我,过了一会,待我平静下来,他淡淡地道:“你到底害怕些什么,自先帝你御前奉茶时,就常年忧思,行事如履薄冰、瞻前顾后。刚才你看到这份折子就神色大变,你久居宫中,能知道些什么,你又知道些什么。若曦,我们之间不是有约定吗,不管何时都会坦诚相待。”
  心中苦涩不已,自己来自另外一个时空的事情能对他能坦言吗?自己早已知晓他们每一个人的最后结局,对他能明说吗?
  抬头凝视着他,脸上挂着泪花,浅笑着说:“我怕的只是‘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文人墨客著书立说,有些为的是留于后世,更有一些或许只为谋生存,并不是他们语含怨望、狂悼讥刺。”他眉头蹙起,面无一丝情绪的盯着我,半晌后,他的手放于那份折子上淡然道:“你是说文字狱。”
  我轻咬下唇,默了会,握住他的手道:“我并不是想在政事上插言,我只是害怕有些人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告密邀功;有些人挟嫌诬陷,以报私怨。以至于文网密布,冤狱频起,文人士子人人自危,惟恐一不小心,陷于罗网,或是受到株连。到那时,天下就不会太平,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会借机对抗朝廷、诋毁天子。”

  他目注着我,听我说完,面色稍微舒缓一些,轻叹道:“你可知道那些悖逆的话都是什么,谋父、逼母、游兄、屠弟、诛忠、任侫……足足列我十大罪状。”他一顿,眼神渐渐沉痛,紧握着拳头道:“这些” 死抱“华夷之辨”的士大夫,在著作中处处表露憎恨朝廷、思念前朝的意思,我大清用近百年时间,竟得不到解决。我希望在我这里,告一段落。”
  我心中一酸,他有他的想法,我不能左右他什么。只是期望自己知道的野史根本就是戏说的,根本没有这回事;期望自己担心的一切都是多余的。在心底深处暗暗叹气,虽说不希望有这么一个人,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改日见见十三,让他调查一下也是好的,总可以防患于未然的。
  他蹙着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露出淡淡笑意道:“这些事你不要瞎琢磨了,你现在要考虑的是好生把身子养好,好生给我生几个大胖小子来。”我面上一热,用力搡了他一下道:“你以为我是母猪呢?还能一下子生出几个来。”他嘴角带着笑,拉我入怀,才道:“如果是,那就好了,我一下就多了几个儿子了。”
  两人各怀心事,说了一会。我静静地趴在他的肩头,盯着屏风,脑中空空的。他拍拍我的背,低低地说道:“我很怕你脸上出现那种孤独无助的表情,每当这种表情出现,我心里就会有一种不祥之兆,总觉得你随时都会离我而去。若曦,你不要担心朝堂上的事,你只要待在我和弘瀚身边,做我的妻子、他的额娘就好,其他的都不要管不要问。”我把头搁在他的肩头,双手搂住他的背,轻声道:“是呀,我也希望自己什么都不去想,但是,怎么可能做的到呢?”
  他轻叹一声,沉声道:“若曦,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承担责任,他们既是留下了文章,那就得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但是,我只会查办相关的人,你所担心的文网密布,冤狱频起不会出现。”
  如果自己是这个朝代中出生、成长的人,那该多好,不知道各人的结局,也不会整日里担心不已。自己费尽心机说了这么多,只是不希望出现诛杀吕留良的后人,那样,即使有吕四娘此人,那也不会出现自己所担心的那一幕。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香蜜沉沉烬如霜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霜降,寒月,更深露重。百花宫中,二十四芳主次第跪伏在剔透琉璃铺就的大殿上,屏息凝神。一阵夜风过,殿外树影婆娑,将月色筛成一地零落的碎玉。殿中央,水色的纱帘轻轻摇摆,似帘内人起伏微弱的气息。那人侧卧在云衾锦榻中,发簪墨梅,眼尾迤逦,半阖半张,脸容清艳绝伦,虽是惨白羸弱却难掩眉宇间风流仪态,堪堪让人难以逼视。白雾般的月光洒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尖。 [点击阅读]
习惯决定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第1章积极处世的习惯决定成功(1)成功源于自信没有自信心,好比没有气的皮球,怎么拍也拍不起来,谁还会拿去比赛。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近,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