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北回归线 - 《北回归线》读后感——空中爆炸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遭厄运,也许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有希望活下去。如果是这样,那就
  让我们发出最后一声听了叫人胆寒、叫人毛骨惊然的吼叫吧,这是挑战的呼叫,是战斗的
  怒号!悲伤,去它的!挽歌和哀乐,去它们的!传记、历史、图书馆和博物馆,去它们的
  !让死人去吃掉死人。让我们活着的人在火山口边上跳舞吧,这是临死前的一场舞,不过
  它仍是一场舞。"
  在对文字丧失兴趣许久之后,我终于在一个自称为"流|氓|无|产|者吟游诗人"的作家笔下体验
  到了久违的阅读快感。牛比作者的牛比之处在于他能用自己的文字触摸你的身体,那些七
  零八落的字符散落在纸面上就变得性*感和诡异起来,共同营造出一个巨大的发烫的潮湿的
  场,让你不知不觉就面庞发热心跳加速,然后那些不知从哪儿伸出来的手就拿着一把把小
  刀在暗中捅你,高|潮迭起,过瘾无比。
  刚读完英文版的第一段我就被捅了一下,"we are all alone here and we are dead",呲
  呀着嘴还没叫出声来又读到那句"we must get in step.a lock step.toward the prison
  of death.there is no escape,the weather will not change."(我们必须步伐一致、
  前仆后继地朝着死亡的牢狱奔去。无法逃脱,天气也不会变。)然后我就开始有点发傻了
  ,被小刀接着捅的滋味不是那么好玩儿的,它极容易让你因为被疼痛的幻象蒙蔽一下子回
  不过神来而失血过多然后翘掉。好在我的神经不那么纤细,还不至于被几句英文给捅死。
  《北回归线》,一部先在法国面世并于1961年才在美国解禁的所谓充满"粗俗和婬*秽"的伟
  大作品,庞德认为它"大概是一个人可以从中求得快感的唯一一本书"。而其实这本书从头
  到尾都是这个叫亨利·米勒的家伙和他的一帮狐朋狗友们的叫嚷、呓语和情|欲箴言录,它
  是混乱的、疯狂的、粗野的同时又是真诚的。当个人的悲哀或者感伤超越了类似青春期式
  的"迷惘"时,他要么从此保持缄默,要么开始绝望地自渎。亨利·米勒属于后者,《the
  bandits》里有句台词,"当死亡-阴-影笼罩时,结束即开始。"亨利·米勒坎坷的经历以及个

  人对时代与环境的敏感使他注定要背负过多的沉重与绝望,因此他要么真的对自己的脑袋
  来上一枪一了百了,要么成为一个常人眼里的疯子。"从未患过神经病的人是不懂什么叫做
  痛苦的",好吧,既然痛苦无法避免,既然自我的折磨是无法避免的,那就干脆承认自己是
  个疯子得了。你还能对一个神经病做什么道德规范么?你还能要求一个疯子去恪守你那一
  套所谓现代文明所形成的光荣传统么?"一个人一露面这个世界便重压在他身上,把他的腰
  压断。总有过多的腐朽柱子立着,过多令人痛苦的人性*有待人去繁衍。上层建筑是一个谎
  言,其基础则是巨大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恐怖吗,发抖吗,躲起来抽泣或者放声大
  哭吗,没用!宝贝儿,对不起这一切只与你自己和你那敏感脆弱的小神经有关。所以不如
  放声大笑吧,那些要命的让你痒痒的虱子会一直这么在你身上繁衍生息,而你能做的就是
  一边笑着一边拼命地搔,直到把自己给搔死!明白了这一点就好办了,正如陈清扬在《黄
  金时代》里的那句经典总结,"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通了这
  一点,一切都可以泰然处之。"
  一位与亨利·米勒过从甚密的女作家在为《北回归线》所作的序中说道:"在这个因内省而
  濒于瘫痪、因享用精美的思想之盛宴而便秘的世界上,这一番对客观实在的野蛮暴露像一
  股赋予人勃勃生机的热血汹涌而来。暴力和婬*秽的东西完全保留下来,体现出伴随着创造
  性*行为而来的神秘与痛苦。"我们这个世界的悲剧就在于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使它从昏睡中
  醒来。人们不再做噩梦、不再心情振奋、不再觉醒。每个人都微笑着彬彬有礼的时代真的
  是那个关于天下大同美梦的实现么?"他们所处的世界同每一个地方一样,发生的事情多半
  是屎尿垃圾,同任何一个垃圾桶一样脏,只是他们能有幸盖上桶盖。"真相是残忍而刻薄的
  ,而执意要说出真相的人在对世界绝望的同时也把自己推入了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我感

  到了如在杵臼中被捣碎的苦痛,感到了掩面痛哭的悲痛。在时间的子午线上毫无正义可言
  ,只有创造了真实和戏剧幻觉的行动诗篇"搔吧搔吧,把自己搔死吧,你这自作自受的疯子
  ,你必须为你的脆弱和坦率付出代价。
  而性*,性*在亨利·米勒那里是一种"神圣的完美"。他和他的那帮朋友们在巴黎的烟花巷中
  、酒吧间里寻找着慰藉,而这"神圣的完美"与所谓的爱情无关,他们更喜欢一个无知而婬*
  荡的妓女,而非一个"扭扭捏捏的婊子"。"它的热力透过了她的身体,一直热到两腿之间那
  块女人身上该发热的地方。热力随即在此形成固定循环,使一个男人重新建立信心。"很粗
  俗是么,可这确实是一个更为直率和坦诚的男人对于自己内心深处胆怯和孤独的表露,他
  们甚至需要从一个女人的两腿间去重新建立信心。对于性*的依赖恰恰来源与真情的缺失,
  这一点在对于一个男人的讲述中表露无疑:"范诺登是个疯子,这一点我已经确信无疑。他
  怕独自一人呆着,他的恐惧是根深蒂固、无法摆脱的,趴在一个女人身上、同她结合在一
  起时他也仍旧逃不出自己为自己筑成的炼狱。他对我说,'我什么都试过了,甚至还数过数
  ,考虑过哲学难题,可全没有用。我好像成了两个人,其中一个始终在盯着我。我生自己
  的气,气得要命,恨不得去自杀……可以说每一回达到性*欲高峰时都是这样。约摸有那么
  一秒种我完全忘了自己,这时我甚至已经不存在了……什么都没有了……那女人也不见了
  。这同领受圣餐差不多。真的,我真的这么想。完事以后有几秒钟我觉得精神振奋……也
  许这种精神状态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若不是身边有个女人,还有装灌洗器的袋子,水在
  哗哗流……这些微小的细节使得你心里清楚得要命,使你觉得十分孤独,而就在这完全解
  脱的一瞬间内你还得听那些谈论爱情的废话……有时这简直要叫我发疯……我不时发疯。

  发疯也不会叫他们走开,实际上她们喜欢我这样。你越不去注意她们,她们越缠着你不放
  。女人身上有一种反常的气质……她们在内心深处都是受虐狂。'"真正的爱不是一个对所
  有女人都具有施虐狂倾向的人所能理解的,根深蒂固的恐惧也不是靠和一百个或者几百个
  女人机械般的磨来蹭去能够解决的。遗憾的是大家似乎对此都心知肚明,所以大多数男人
  们仍然选择趴在一个女人身上去寻找自己的信心,至少约摸有那么一秒种你会完全忘了自
  己,不是么?
  真他妈够绝望的,亨利·米勒,你到底在胡说些什么!可他仍不紧不慢地说着,"这是一个
  没有希望的世界,不过用不着泄气。"这个疯狂的家伙在把世界说成一颗巨大的正在死去的
  恶性*肿瘤后居然仍在乐此不疲地寻找。是的,这个家伙居然仍然在无耻地干一种叫做"寻找
  "的勾当,"我想要一个河流能把人载到各地去的世界,不是成为古老传说的河流,而是能
  叫人同别的男女,同建筑、宗教、植物、动物接触的河流。是上面有船只的河流。 人们在
  这样的河里溺死,并非淹没在神话、传说、书籍和以往的尘土中,而是淹没在时间、空间
  的历史中。……我坚信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寻求写一本书,哪怕它只有一大页呢。
  我们必须寻找碎片、碎屑、脚趾甲,任何含有矿物质、任何得以使肉体和灵魂复活的东西
  。"哈哈,看到了吗,原来这个绝望的男人最终要找的是能使肉体和灵魂复活的东西,原来
  他仍然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他妈的理想主义者,这顿时让我更加坚定了要赞美他的决心。"在
  精神的极限上,人类再次发现自己像野人一样赤裸着身子。"这个野蛮书写的疯子最终在太
  阳落山时变得无比温柔起来,"太阳正在落下,我觉得这条河正从我的身上流过--它的过去
  、它年代久远的土壤和多变的气候。群山轻柔地束缚着它,因而它的流向早已确定。"并非
  虚伪的原始主义引发了这一番野蛮人的抒情,而我竟然差一点就被这一刀捅得感动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盛夏的方程式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1只需一眼,就能看到从新干线转乘在来线的换乘口。沿着楼梯上到月台,只见电车已经进站,车门也已经打开。车里传出了嘈杂声。柄崎恭平不由得皱起眉头,从最近的车门上了车。盂兰盆节已经结束,父母也说过应该不会太挤,可电车里却几乎是座无虚席。车里那一排排四人合坐的包厢座位上,几乎全都坐了三个以上的人。恭平在车厢过道里走过,想要找一处只有一两个人坐的座位。合坐在座位上的,大部分都是一家人。 [点击阅读]
真假亨特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侦察悬崖上的城堡,救出被囚禁的德国同胞。我们要带的东西分量不轻,至少要带足三到四天的用品,包括干粮、马饲料、灯泡和长火炬。我们还给三个大油箱加足了燃油。所有这些用品,都是梅尔顿在同庄园主的买卖成交之前,向乌里斯商人订购的。事先,他还与尤马部落进行过谈判,把所有急需的东西交给他们运输。海格立斯对我说过,城堡周围的尤马部落有三百来人,四百多匹马。 [点击阅读]
砂之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剧本作者:松本清张改编:桥本忍、山田洋次翻译:叶渭渠人物表今西荣太郎新闻记者松崎吉村弘俱乐部女招待和贺英良三森警察局局长本浦秀夫三木的旧同事本浦千代吉桐原小十郎高水理惠子检验处技师田所佐知子伊势扇屋老板田所重喜伊势扇屋女佣三木谦一光座经理三木彰吉山下妙侦察处长世田谷的外科医生侦察科长世田谷的巡警西浦田警察局便衣冷饮店老板警察若叶庄女管理员岩城警察局局长警察朝日屋老板农妇酒吧女招待其他 [点击阅读]
神秘的西塔福特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_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空幻之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星期五的早晨,六点十三分,露西.安格卡特尔睁开了她那蓝色的大眼睛,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往常一样,她立刻就完全清醒了,并且开始思考从她那活跃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头脑中冒出来的问题。她感到迫切需要同别人商量,于是想到了自己年轻的表妹米奇.哈德卡斯尔,昨天晚上才来到空幻庄园的年轻人。安格卡特尔夫人迅速地溜下床,往她那依然优雅的肩头披上一件便服后,就来到了米奇的房间。 [点击阅读]
第二十二条军规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约瑟夫·海勒(1923—1999)美国黑色*幽默派及荒诞派代表作家,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战后进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得到富布赖特研究基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一年。1950到1952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校任教。 [点击阅读]
等待野蛮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两个圆圆的小玻璃片架在他眼睛前的环形金属丝上。他是瞎子吗?如果他是个盲人想要掩饰这一点,我倒可以理解。但他并不瞎。那小圆玻璃片是暗色的,从里面看出来并不透明,但他就是能透过这样的玻璃片看过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发明的玩意儿:“它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炫照,戴上它就不必成天眯缝着眼。也可减少头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