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巴黎圣母院 -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最强大的伽西莫多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先来整理一下整个故事的脉络:
  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罗德是一个博学冷静的人,一直都是洁身自好。在父母去世之后,他溺爱自己弟弟,使他堕落,最终死于非命。他收养了有缺陷的孤儿伽西莫多,让他做了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由此看来,他的心灵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
  后来弗罗德看到吉普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在街头卖艺,就爱上了她,但是他并不是用心追求,而是强硬地占为己有,先是派伽西莫多去抢她,后来发现她另有情人,跟踪中因为强烈的嫉妒,刺杀了她的情人并嫁祸于她,致使她被判死刑。
  敲钟人伽西莫多,在被示众时,因为爱斯美拉达不计前嫌,给他水喝,处于感激,把她救到圣母院避难,并爱上了她。他竭尽全力地保护她,但是因为相貌的丑陋,爱斯美拉达一直都在回避和逃离。
  之后,弗罗德把她劫出,威逼她屈从于他。在遭到拒绝后,弗洛德把她交给官兵,在圣母院楼上看着她被绞死。
  伽西莫多在绝望中愤怒地把弗罗德推下顶楼,活活摔死。自己则到鹰山地穴搂住爱斯美拉达的尸体,与她死在一起,完成了“婚礼”。

  在整部小说中,令人赞叹的是欧洲的建筑文明,还有伽西莫多的强大。因为他的聋,因为他的丑陋,因为他的与世隔绝,使得他纯真和强大。
  由此让我想到,因为我们的世俗,因为我们的圆滑和怕被伤害,我们反倒失去了力量,变得更加渺小。这是多么可悲啊。
  我,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各种世俗环境中,努力保持着自我,还是偶尔会为自己的患得患失焦虑,又是多么的可笑。
  合上书,我对自己说:不再扭曲自己,站直了。
  小的时候,看书主要看故事,看情节,所以,巴黎圣母院这本书我几乎在半个小时之内就翻看完了:很简单,只看与情节发展有关的段落,忽略景物描写/不至关重 要的背景介绍/作者的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我不感兴趣且与故事关系不大的人物,忽略所有能忽略的,直到只剩听故事所必需的情节。
  巴黎圣母院里的故事,主要就是讲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喜欢了一个漂亮的骑士,可是这个骑士对他始乱终弃,并且,她被一个爱她的教士给陷害了,同时一个爱她的丑八怪拼命救她,并且失败。

  现在看书主要看意思,作者的意思,作者想让我们理解和共鸣的意思。这样,再看巴黎圣母院,就发现半个小时只够看第一章了。
  浪漫主义在那个时代代表了一种革命的、左的思想,是这个勇敢的思想的勇敢的形式,当然,现实主义也是这个思想的勇敢的形式,但是现实主义同时还怀疑/反思/比较/对照/提问,而浪漫主义几乎就是呼喊,认准死理并且竭力呼喊。
  巴黎圣母院不是为了讲述爱情故事而写的,完全不是,爱情只是主题之一。巴黎圣母院是对革命的呼唤/对革命者的赞美/对统治者的痛恨/对苦难民众的同情/对愚昧的鞭笞与揭露/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不过,对于那个伟大的时代我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我不想让自己在肤浅的时候对重大的主题进行不自量力的涉猎,宁可先说点不那么沉重的,我这里想重点说说里面最微小的那个主题,爱情。
  别看面孔,姑娘,要小心。
  英俊青年的心常常很丑陋,
  有些人的心盛不下爱情。
  姑娘,松柏不好看,
  没杨树那么好看,
  但冬天能留住绿色*。
  唉!说这些有什么用?

  丑人生来就是错,
  美的就是美的,
  四月只会背对一月。
  美的至高无上,
  美的无所不能,
  美是唯一完整的东西。
  乌鸦只在白天飞,
  猫头鹰只在夜里飞,
  天鹅白天夜里都能飞。
  这是卡西莫多的歌声,“歌声凄凉而古怪,很像催眠曲。那是不押韵的诗,只有聋子才作这样的诗。”我每次读到这里,都深深同情这个不幸的人。也许现实生活中 并没有这样凑巧的事情,一个丑八怪之王,却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心灵,最男人的爱情。雨果将美和丑进行尖锐的对立也许只是因为浪漫主义,可是留下的遗憾却让 每个人都觉得特别现实。
  一个是水晶花瓶,十分漂亮,闪闪发亮,但有裂缝,里面的水已经全部漏光。一个是陶制花瓶,粗糙、平凡,但保留着满满的水。这简直可以用来当高考作文题目了。
  可是我知道爱斯梅拉达永远会拿起水晶瓶里那束发蔫的花,一整天都把她抱在胸前。
  这不是浪漫主义的夸张,这是现实。
  这是生活。
  这是这个世界永恒的悲剧。
或许您还会喜欢:
老母塔之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下午,当我和我的随从们听到一个情况后,便决定在将要参加的审判会上采取强硬的态度。我们动身去“法庭”的时候,天色已晚,只见路上人很多。这些人在院子里找不到座位,只好站着,以便能看见我们走过来。我们刚刚走进院子,大门就关了起来。对我们来说,这可不是好兆头。看起来,穆巴拉克施加了影响,而且产生了效果。我们从人群中挤到听众广场上。那里本来只有一张椅子,现在增加了一条长板凳,笞刑刑具还放在那里。 [点击阅读]
背德者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引子天主啊,我颁扬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异之人。[诗篇]①第139篇,14句①亦译《圣咏集》,《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共一百五十篇。我给予本书以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尽含苦涩渣滓的果实,宛似荒漠中的药西瓜。药西瓜生长在石灰质地带,吃了非但不解渴,口里还会感到火烧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却不乏瑰丽之态。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随感集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白开元译1梦,我心灵的流萤,梦,我心灵的水晶,在沉闷漆黑的子夜,闪射着熠熠光泽。2火花奋翼,赢得瞬间的韵律,在飞翔中熄灭,它感到喜悦。3我的深爱如阳光普照,以灿烂的自由将你拥抱。4①亲爱的,我羁留旅途,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显现出你慰藉的笑容。--------①这首诗是赠给徐志摩的。1924年泰戈尔访毕,诗人徐志摩是他的翻译。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霍比特人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哈比人。这可不是那种又脏又臭又湿,长满了小虫,满是腐败气味的洞穴;但是,它也并非是那种空旷多沙、了无生气、没有家具的无聊洞穴。这是个哈比人居住的洞穴,也是舒舒服服的同义词。这座洞穴有个像是舷窗般浑圆、漆成绿色的大门,在正中央有个黄色的闪亮门把。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