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癌症楼 - 第 四 章病号的焦虑(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不,现在已经晚了!”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斩钉截铁地说。“这里的状况我看够了,我要离开这里。任何人对我都漠不关心,任何人都不给我作出诊断?”他的声音出乎意料地颤了起来,因为他的确非常生气。“诊断已经给您作出,”东佐娃两手扶在他的床架上,从容不迫地说。“您没有别的地方可去,这种病在我们共和国再没有别的地方可以给您治。”“可您不是说过我得的不是癌吗?!……那么请您把诊断结果拿出来看看!”“一般来说,我们不必对病人说他们得的是什么病。不过,要是这会减轻您的精神负担,那就让我告诉您:您得的是淋巴肉瘤病!”“这就是说,并不是癌!!”“当然不是。”她的脸上和声音里甚至没有流露出由于争吵而引起的那种理所当然的恼火。因为她看见了他颌下那个有拳头大的肿瘤。是啊,能去对谁发火呢? 对肿瘤吗?“谁也没有强迫您到我们这里来住院。您哪怕现在就出院也是可以的。不过您可要记住……”她犹豫了一下,随即心平气和地警告他:“要知道,人们并 不是仅仅死于癌症。”“怎么,您想吓唬我?!”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吼叫起来。“您为什么要吓唬我?这是毫无道理的!’他更加咄咄逼人,但是听到“死”字,他心里全都凉了。随后,他语气比较缓和地问:“您是不是想说,我的病的确是那么危险?”“如果您不断地从一所医院换到另一所医院,那当然危险。您把围巾解开吧。请站起来。”他解去了围巾,站在地板上。东佐娃开始小心地触摸他的肿瘤,然后又摸摸脖子没有毛病的一侧,进行比较。她要他把头尽可能往后仰(头无法仰得很靠后,因为肿瘤立刻就牵制住了),再尽可能往前低,往左和往右转动。情况竟是如此!原来他的头已几乎不能随便活动,已经失去我们通常所不注意的那种惊人的灵活性了。“请把上衣脱下来。”他那墨绿和茶褐色条纹的睡衣是用大钮扣扣起来的,也并不窄,脱起来似乎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手臂的伸缩影响到脖子,所以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发出了呻吟声。嗅,事情竟到了这个地步!头发花白、体态端庄的护士帮他摆脱了袖子的纠缠。“胳肢窝里您不觉得疼吗?”东佐娃问。“有没有碍事的感觉?”“怎么,那里也会出毛病?”鲁萨诺夫的嗓音完全低下来了,这阵子他说话比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的音声还较。“把胳膊向两旁举起来!”她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地在他腋下触摸着。“采取什么治疗措施呢?”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问。“我对您说过了:打针。”“往哪儿打?直接打在肿瘤上?”“不,静脉注射。”“是天天打吗?”“每周三次。把衣服穿上吧。”“开刀呢,不可能吗?”(他虽然问“不可能吗?”但恰恰最害怕躺到手术台上去。跟所有的病人一样,他宁愿接受保守疗法。)“开刀是毫无意义的。”她在护士递过来的毛巾上擦了擦手。毫无意义就好!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心里这么想。不管怎么说,得跟卡芭商量一下。到处奔走求助也不是那么容易。其实,他的实际影响并不像他在这里摆出的架势那样,没有他想像的那么大。要给奥斯塔片科同志挂个电话也决不是那么简单。“好吧,我考虑一下。那就明天决定,好吗?”“不,”东佐娃说,毫无商量的余地。“必须今天决定。明天我们不能打针,因为明天是星期六。”又是规章制度!好像规章制度订了出来就不能打破似的!“为什么星期六就不能打针呢?”“因为对您打针后的反应必须周密观察,包括打针的当天和下一天。而星期日这是做不到的。”“这么说,那针是很厉害的噗?……”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没有回答。她已经转向科斯托格洛托夫了。“那就等到星期一,行不行?……”“鲁萨诺夫同志!您指责说,明个小时没有对您进行治疗。怎么,拖延72个小时您反倒愿意呢?”(她已经取得了胜利,把他当作落水狗打,而他却毫无办法 卜·,…)“您要么接受我们的治疗,要么不接受。如果接受,今天上午11点钟就给您打第一针。如果不接受,那就请您签字,表明您拒绝我们的治疗,我今天就 可以让您出院。至于等上3天,不采取治疗措施,我们没有这个权利。在我结束对这间病房的巡诊之前,您考虑好了就告诉我。”鲁萨诺夫两手捂住了脸。喉咙以下几乎全被白长衫裹严了的汉加尔特,悄然无声地从他身旁走过。奥林皮阿达·弗拉基斯拉沃夫娜则像一艘船似的一驶而过。东佐娃由于这番争执已经累了,指望能在下一张床边高兴起来。“赌,科斯托格洛托夫,您觉得怎么样?”科斯托格洛托夫掠了掠翘起的头发,以健康人的声音响亮而又充满信心地回答:“非常好,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好极了!”两位医生互相看了一眼。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的嘴角只是微露笑意,而眼睛却闪烁着喜悦的光彩。“不过,’东佐娃在他床治上坐下。“还是说说——您究竟有什么感觉?在这一段时间里有什么变化?”“好吧!”科斯托格洛托夫欣然从命。“第二次照射之后,我的疼痛就减轻了。第四次以后,疼痛就完全消失了。而且也不发烧了。现在我睡得非常好,一觉能 睡10个小时,任何姿势都不感到疼。可过去,这种不疼的姿势我怎么也找不到。饭来了,看也不想看,可现在全都能吃下去,而且还要求添点。就这样,不疼 了。”“不疼了?”汉加尔特笑出声来了。“可是,给添点吗?”东佐娃也笑了。“有时候给添。总之,这叫我说什么呢?我的世界观起了变化啦。我来的时候完全像具死尸,而现在却活蹦乱跳。”“也没有恶心的感觉吗?”“没有。望着科斯托格洛托夫,东佐娃和汉加尔特的脸上都泛起了喜悦的光彩,正像老师望着出类拔率的优秀生一样:与其说是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荣,毋宁说是为他的出色回答而感到骄傲。这样的学生必然会为老师所喜欢。“还感觉得到肿瘤吗?”“对我来说,它现在已经不碍事了。”“可是还感觉得到吗?”“只是在我躺下的时候,才感觉有个多余的东西,似乎还在滚动。但并不碍事!”科斯托格洛托夫坚持说。“好吧,您躺下。”科斯托格洛托夫以习惯的动作(最近一个月里,他的肿瘤被好几所医院里的许多医生、甚至实习生摸过,还叫邻近诊室的医生来摸,大家都十分惊讶)把腿搁到 床上,屈起两膝,不枕枕头仰面躺下,并使腹部袒露。这时他立刻就感觉到腹内一直伴随着他的那只蛤蟆在里边很深的一个地方趴了下来,压迫着他。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坐在旁边,以轻柔的触摸从外围渐渐逼近肿瘤。“别紧张,肌肉放松,”她提醒他,尽管他自己也知道,但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了起来,这护卫性的紧张,妨碍了触诊。后来,她终于使他信任地放松了腹肌,在胃后深处明显摸到他的肿瘤的边缘,接着她就顺着整个外缘摸了一遍,起初触摸轻柔,第二次比较重些,第三次再重些。汉加尔特隔着她的肩头在观察。科斯托格洛托夫则望着汉加尔特。她非常讨人喜欢。她想显得严厉些,但总也严厉不起来,因为她很快就跟病人们搞得很熟。她想显得老成些,仍然没有结果润为她身上总有一股女孩子气。“还像先前那样,可以清楚地摸到,”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说。“变启了些,这是毫无疑问的。退到里面去了,不挨着胃,所以他不觉得疼。也变软了些。但是边缘差不多还是那样。您——摸摸看!”“不必,我每天都摸,其实应该有间隔。血沉——HS,白血球——5,800……您自己看吧……”鲁萨诺夫脱开捂着脸的双手,把头抬了起来问护士:“就是说,需要打针,是吗?很疼吧?”此时科斯托格洛托夫也在打听:“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我还得照射多少次?”“这——现在还无法确定。”“赌,大概说说。您估计什么时候可以让我出院?”“什么???”她本来在看病历,此时突然抬起头来。“您是在问我什么??”“问您什么时候可以让我出院?”科斯托格洛托夫还是那么很有信心地重复了一遍。他双手抱膝,一副自主的神气。在东佐娃的眼神里,欣赏优秀生似的那种喜悦已经完全消逝了。她意识到这是一个很难对付的病号,面部表情就显示出他那倔强、固执的性格。“我对您还是刚刚着手治疗呢!”她要让他清醒一下。“从明天起才算是正式开始。在这之前还只不过是试探试探。”然而,科斯托格洛托夫并没有屈服。“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我想稍稍解释一下。我知道,我的病还没有治好,但我并不打算完全治好。”唉,这些病人可真古怪!一个比一个厉害。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脸一沉,这下她真的生气了:“您到底是在说什么?您是不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科斯托格洛托夫平心静气地摊开一只大手,“讨论起现代人精神正常与不正常来,我们的话题就会扯得很远……您使我恢复到 这种状况,是值得高兴的,我由衷地感谢您。现在,我想在这种状况下过上那么几天正常的生活。再治下去,我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在他说这话的过程中,柳德米 拉·阿法纳西耶夫娜由于不耐烦和气愤,下嘴唇渐渐离开了上嘴唇。汉加尔特的眉头抖动,眼睛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她想插话,缓和一下气氛。奥林皮阿达佛拉季 斯拉沃夫娜傲慢地望着反叛者。“总之,我不愿现在就付出太大的代价以换取未来什么时候能过正常生活的期望。我寄希望于自身机体的抵抗力…·”“您靠自身机体的抵抗力是爬进我们医院的呀广东佐娃厉声驳斥,随即从她床上站起身来。“您甚至不明白自己是在拿什么当儿戏!我不想再跟您谈下去了!”她像男人那样一甩手就转向阿佐夫金了,但是在被子上屈起两膝的科斯托格洛托夫像条黑狗,虎视眈眈地望着她:“可我,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请求您,再谈谈!也许,您感兴趣的是这项试验的结果,而我所渴望的是安安静静地过上一阵子。哪怕只过上一年也好。就这些。”“好,”东佐娃转过脸去干脆地说,“会有人来招呼您的。”她情绪激愤,面对着阿佐夫金,暂时怎么也无法换一种新的语气和新的面孔。阿佐夫金没有起来。他捂着肚子坐在床上,只是迎着医生抬起了头。他的上下嘴唇没有合拢,而是反映出各自的痛楚。除了那种同聋子哀求帮助的神色以外,他的眼睛没有其他任何表情。“喂,怎么样,科利亚?究竟怎么样?”柳德米拉·阿法纳西耶夫娜搂了搂他的肩膀。“不——好,”他尽量不用肺部呼气,只是动弹了一下嘴唇,声音极轻地回答,因为肺部的任何一点震动都会即刻影响到腹部的肿瘤。半年前,他肩扛铁锹走在共青团星期回义务劳动队伍的最前头,还一路引吭高歌,可现在,他连诉说自己的疼痛也无法使声音比耳语高些。“来,科利亚,让咱们一起来想想办法,”东佐娃说,声音也是那么低。“也许,是治疗把你折腾累了?也许,是医院的环境使你厌倦?是不是厌倦了?”“是的。”“你么,是本地人。要不要回家休养一段时间?要不要?……我们让你回家休养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好吗?”“那么以后呢……你们还收我吗?……”“当然收,我们一定收。你现在是我们的人了。打了这么多针,你需要休息一下。针停了,你可以到药房里买点药,每天3次含在舌头底下。”“是合成雌酚吗?……”“是的。”东佐娃和汉加尔特不知道:在这几个月里,阿佐夫金除了按规定打针吃药以外,还总是苦苦哀求每一个接班的护士和每一个值夜班的医生另给他一点安眠、止痛 的药粉、药片。阿佐夫金把这些药物储存了起来,塞满了一只小布袋,就是准备在医生对他绝望的这一天,为自己留下一条解脱之路。“你应当休息一下,科连尼卡……休息……”病房里非常静,所以鲁萨诺夫这样叹了口气就格外听得清楚,他放下捂着脸的双手,抬起头来说道:“我让步,大夫。打针好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傲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地说。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癌病船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处女航一父母及幼小的弟弟、妹妹,四个人正围着一个在梳妆的少女淌眼泪。这是一套两间的公寓住房。父母住一间,三个孩子住一间。当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一张桌子。孩子们每天在这狭小的房间里埋头苦读。大女儿夕雨子,已经十三岁了。但她却无法继续学习下去。她得了白血病。开始时觉得浑身无力,低烧不退。父母整天忙于自身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父亲大月雄三,是个出租汽车司机。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4号解剖室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外面一片漆黑,我恍恍忽忽地不知自己昏迷了多长时间。慢慢地我听到一阵微弱而富有节奏的声音,这是只有轮子才能发出的嘎吱嘎吱声。丧失意识的人在黑暗中是听不到这么细微的声响的。因此我判断自己已经恢复了知觉,而且我从头到脚都能感受到外界的存在。我还闻到了一种气味——不是橡胶就是塑料薄膜。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