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 第四部(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p{text-indent:2em;}十四
  ……每天早上,哥哥上班的时候,我就待在公共图书馆里。然后上街溜达,想着读过的东西,想着过路的人们,我想,大概他们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和安宁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多多少少有生活保障。然而我却为自己那个模糊的和徒劳的愿望而苦恼,想写些什么东西吧,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既没有勇气决定做这件事,也没有能力着手去干,总是把这件事推到不知何日的未来,而更不幸的是,我不能实现那可怜的、梦寐以求的幻想——买一个漂亮的笔记本。看来,有许多事都取决于这个笔记本,这样就感到更加痛苦了。要不然,全部生活都会改观,会变得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因为,不管什么都能记在这个笔记本里啊!那时春天已经来临,我刚读完了德拉戈曼诺夫①编的乌克兰《民歌》选集,我被《伊戈尔远征记》完全迷住了,这是无意中读到的。我忽然了解到其中全部难以表达的美,于是我又被带到远方,离开了哈尔科夫,到伊戈尔的歌手所歌颂的顿涅茨去,到年轻的公爵夫人叶市罗西尼娅伫立的那道城墙上去,那大约还是古代的一个曙光曦微的清晨,到哥萨克时代的黑海去,那儿还有一只奇怪的“白眼鹰”站在“白色的岩石”上,我又到父亲的青年时代,到塞瓦斯托波尔去……
  我就是这样消磨早上的,然后就到李索夫斯基先生那儿去——回到现实中来,回到我已习惯了的吃饭时谈话和争论上来。后来我同哥哥在我们的斗室中躺着休息、闲聊。午饭后,一股特别浓厚的犹大饭菜的气味透过门缝冲进来,同时还夹有一种又热又香的碱味。接着我们做一点工作——有时从机关里也给我带些统计和综合工作来。后来我们又到什么地方去拜访熟人……
  我喜欢到甘斯基家去做客。他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有时他为我们一连几个黄昏都来演奏乐曲。他给我揭示了一个奇异的、崇高的世界,这个世界直到那时我还一无所知,它既甜蜜,又苦恼,我一听到最初的乐声就怀着非常兴奋和喜悦的心情进入这个世界,以便随着乐声立刻获得那最伟大的幻觉(幻想有一个神秘的机会能成为无比幸福、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人),而这种幻觉只有音乐和别的一些诗作灵感才会给予的啊!再看甘斯基本人也是令人吃惊的,他在自己的革命精神方面是一个极端的人,尽管这方面与别人相比他很少有所表现,而且也较为持重。他坐在钢琴面前弹奏着乐曲,带着通常热烈而又紧张的激情,两片嘴唇激动得发黑了。乐声婉转悠扬,很有节奏地在空间回荡,它响亮,幽雅,平稳,欢跃,同时又是奥秘,神奇和快乐,随后渐渐差不多变成一种可怕的声音。我想象着一个不可思议的凄惨的情景,我老在想:在这个莫名其妙的欢乐和骗人的崇高的世界中,如果甘斯基蹲在一间狭窄的四室里,披着一件灰长袍,嘴唇烧得通红,眼睛痴呆,没有音乐而要继续生活下去,那他一定会发疯……
  甘斯基有一次说,他还在幼年时期,就曾到过萨尔斯堡莫扎特的家中,看见过他的旧式小钢琴,钢琴旁边放着一只装着莫扎特颅骨的玻璃罩。我想:“他还在幼年时期就有这种见识了!可我呢?”我感到这样痛苦,这样难受,以至我几乎坐不住了——突然想立刻跑回家去,抓紧时间,坐下来写一部长诗或小说,写出一部非凡的作品,一举成名,变成一个著名的作家,并立刻到萨尔斯堡去,亲自看看这架旧式小钢琴和这副颅骨……

  我许多其它早已梦寐以求的幻想当中,这个从那时起就已萦绕心怀的梦幻,经过多年之后终于实现了。我既看见了萨尔斯堡,也看见了颅骨和旧式小钢琴。琴键的颜色完全同颅骨一样,我总想向它们深深致敬,吻一吻它们,贴近它们。而颅骨本身不象是真的,很小,完全象小孩子的一样……
  --------------------
  ①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德拉戈曼诺夫(1841—1895)是乌克兰资产阶级自由派,政论家,历史学家,民俗学者。
  十五
  早春我到了克里米亚。
  我弄到了一张免票。我是顶替别人的名字,冒充一个铁路员工去的……我的青年时代过得多么寒伧!
  我坐的是一列夜间邮政车,这列邮车长得简直可怕。我坐在这样狭窄和龌龊的车上,那是有生以来从没有经受过的。这趟列车到的时候本已超载,但在哈尔科夫的站台上,又被一大群刚刚到的乌合之众拦住。他们都是到南方去找工作的,身上带着袋子、背包,背包上捆着树皮鞋和裹脚布,还带着茶壶和气味难闻的食物:赤褐色的石斑鱼和烤熟的鸡蛋……此外,当时天色已晚,我马上就面临着一个失眠之夜,接着是一个漫长的白天,然后又来一个新的失眠之夜……但我总还得走——在那遥远的地方,我父亲的青年时代正等待着我。
  这个青年时代的幻想,我从小就有。这是一个极为久远的、晴朗的秋天。这一天,有的事令人十分伤心,有的却令人无限幸福。这与我对克里米亚战争时代的模糊概念有关:多棱碉堡、突袭猛攻、“农奴制”特殊时代的士兵,以及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叔叔在马拉霍夫古墓上的阵亡。尼古拉叔叔是个英俊的上校,一个有钱的杰出人物,在我们家中他永远是个传奇式的英雄。但在想象中,这一天最主要的东西还是那个荒漠的、明晃晃的、靠近海边的山岗。在这个山岗的一些石头之间,长着一些雪花似的小白花。我之所以想象出这儿长着小白花,不用说,只是因为我小时候在冬天听父亲讲过这样的话:
  “在克里米亚,我们常常在这个时候只穿着制服去批小花!”
  可在现实中我见到什么呢?
  我记得,第一天黎明,我在狭窄的角落里醒来,就已到了草原上的一个车站,离开哈尔科夫远了。角落上的蜡烛快要烧完,而太阳还未升起,不过天已大亮,还出现粉红色的霞光。红光照着横七竖八地躺着的人们,我惊讶地看了看这可怕的景象,立刻把窗子打开。天呀,这是多么美的朝霞啊!窎远的东方燃烧着粉红色的火光,空气非常清新,天空十分明朗,这只有在早春黎明的草原上才有的呵!在静寂中,看不见的云雀在空中爽朗而又甜蜜地歌唱着,欢迎春天的到来。左右两边是我们的列车不动的板壁。离我们两步远,在一望无际的、平滑如打谷场一样的草原上,有一个巨大的古墓注视着我……直到现在我还不明白,为什么它竟会这样使我吃惊。无论从它明确和柔和的轮廓来看,还是主要的从它隐藏在轮廓当中的东西来看,都是与任何事物不同的。它的面积辽阔,可以说是一件罕见的尤物,在今天活着的外人看来,它是这么古老,但同时又是这么熟悉和亲切,就象祖坟一样。

  “你瞧,古时候人是怎样安葬的啊!”在那边角落里,一个老头对我说。他一个人没有睡,弯起身子坐着,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斗消遣。他的一双浮肿的、泪汪汪的眼睛在破烂的牛皮帽下闪烁着,脸上皱纹纵横,色泽红润,一把花白的胡子,显得有些肮脏。“古时候人象这样安葬,为的是让后人掉念他们!”他肯定地说,“这都是一些有钱的人。”
  他沉默一阵,又补充说:
  “这也许是鞑靼人把我们这样埋起来的吧?亲爱的,要知道世界上什么人都有,有坏人也有好人……”
  第二天黎明更令人惊异。我又摹然在一个站上醒来,看见了一个极乐的仙境。洁白的夏天的早晨——这儿已经完全是夏天了。一幅百花盛开、露珠晶莹、芳香四溢的景象,一个被玫瑰花簇拥着的白色的小车站,一座陡峭的树木葱郁的悬崖,悬崖的另一边也长满了花草……机车开动的时候,不知为什么跟以往完全不同,它响亮地鸣叫,既象欢乐,又象惊慌。当它又走到辽阔的地方时,突然在我面前出现一些荒野的苍绿的山岗,山岗背后是漭漭草原,直达天边。远方烟雾弥漫,一片深蓝,几近黑色,它还是湿渌渌的,迷迷茫茫,刚从潮湿、昏暗的黑夜的深渊中摆脱出来。我突然认识这个地方了,心中十分惊喜。我想起来了,这就是它,我认得它!
  塞瓦斯托波尔在我看来差不多是个热带的城市。车站多么富丽堂皇,整个沉浸在温暖、柔和的空气之中!车站前的铁轨灼热,闪光!天空热得苍白,甚而有点灰暗,但这也正说明这是南方、富饶和幸福。我们随身带来的乡下人的大包小件,一路上都已消光。现在,差不多只有我一个人才最后离开这趟列车,我又恢复自己的真名实处了。由于疲倦和饥饿,我歪歪倒倒地走进头等候车室。中午,到处是空位,大餐厅异常清洁和安静,雪白的餐桌,桌上的花瓶和烛台亮亮晶晶(这是一些有钱的、无事或有事坐特别快车到这里来的人的世界!)……我再也不能象沿途那样,象个叫花子似的省俭了——我要了咖啡和面包。这虽然都给我拿来了,但对我却斜起眼睛瞄一瞄——我的样子也实在可疑。不过这无所谓,我还是我,我欣赏这静寂、清洁和从窗外吹进来的热气。我突然看见:在对着月台开的大门口,有一个象珠鸡一样五色缤纷的东西摹然地、但很随便地、悠悠忽忽地走进餐厅里来……从此,我一想到南方的车站,总把这个五色缤纷的东西联在一起。

  但是,我仿佛是来寻找的东西究竟在哪里呢?塞瓦斯托波尔看来既没有被大炮毁坏的房屋,也没有幽静和荒芜的地方——父亲和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在这里的日子,他们所带的勤务兵、食品箱,以及公家提供的邸宅,一点痕迹也没有了。这座城市老早就没有他们的踪影了,已经重新改建,洁白、漂亮、炎热,满街都是宽敞的、白蓬的四轮马车,卡拉伊姆人和希腊人,街旁都栽着南方葱绿的合金欢,烟草商店富丽堂皇,广场上竖起一座有点驼背的纳希莫夫的纪念碑,附近有一条通往伯爵码头的石阶,阶梯直入碧绿的海水里,海上停泊着一些装甲舰。只有在碧绿的海水的那一边,才有一件东西是父亲的——所谓北方阵亡将士公墓,只有那里才使我感到忧伤,感到消逝的昔日之美,眼下这美已经是和平的、永恒的,甚至好象是我自己的,而它也早已被大家遗忘了
  我继续往前走。我在郊外一家便宜的旅舍里过夜,一清早就离开了塞瓦斯托波尔。中午,我已经到了巴拉克拉瓦。这个山峦起伏的光秃的世界多么古怪呵!一条白色的公路没有尽头,前面是光秃秃的灰色的山谷,远远近近的山顶象是大圆面包似的,也一样光秃,一样灰色。一个个山顶相连,构成淡紫和浅灰色的一大堆,做着自己炎热和神秘的梦,使人看去感到疲惫不堪……我在一些巨大的多石的山谷之间坐下来休息。远处,一个鞑靼牧童手中拿着长长的钩子站在一大群灰色的羊群旁边,羊群好象一堆鹅蛋石一样。牧童咀嚼着东西。我走到他面前,看见他在吃干奶酪和面包,我掏出一个二十戈比钱币。他一边咀嚼,一边注视着我,摇摇头,把挎在肩上的口袋整个向我递过来。我接了,于是他温和而又高兴地咧嘴笑了,那副黑眼睛的面孔全都发亮,那双在圆帽下突出来的耳朵往后移动起来……而在白色的公路上,有一乘三套马车打从我们身边走过,马蹄声、铃声不断地响着。在驾车台上,坐着一个鞑靼马车夫,马车里,是一个戴着亚麻布便帽的黑眉老头,他身旁坐着一个姑娘,全身包裹着,脸黄肌瘦,长着一双乌黑的可怕的眼睛……真的,若干年后,我曾不止一次看见过她在雅尔达山上的大理石十字架上,这个十字架安在许多其他的十字架之间,掩藏在松柏和玫瑰之中,在南方明媚的天气里受着清新海风的吹拂……
  我在拜达尔门旁边一个驿站的台阶上过夜。看守人得知我不打算雇马,就不让我进房子里去。城门外,黑暗的深渊中,大海通夜喧哗着——显示出威慑的力量,使人莫名其妙,也使人过早地昏昏欲睡。我有时走到城门下,这儿已是陆地的边缘,一片漆黑,浓雾裹着强烈的芳香,海浪送来一股冷气。喧哗声时而沉寂,时而高昂,象荒野的树林的喧闹一样……黑夜茫茫,一个盲目的和不安分的东西,不知怎么的贪婪而又痛苦地生活着,既怀敌意,又无理性……
或许您还会喜欢: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真假亨特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我决定侦察悬崖上的城堡,救出被囚禁的德国同胞。我们要带的东西分量不轻,至少要带足三到四天的用品,包括干粮、马饲料、灯泡和长火炬。我们还给三个大油箱加足了燃油。所有这些用品,都是梅尔顿在同庄园主的买卖成交之前,向乌里斯商人订购的。事先,他还与尤马部落进行过谈判,把所有急需的东西交给他们运输。海格立斯对我说过,城堡周围的尤马部落有三百来人,四百多匹马。 [点击阅读]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
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前言:物欲世界的异化困惑与追求历来体现在青年人身上.以村上春树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文学新锐,从城市生活这个独特视角,探讨当代青年心灵奥秘的"都市文学",便是这种困惑与追求的产物。村上春树是"都市文学"的中流砥柱.他的《寻羊冒险记》(1982)中的人物,一律无名无姓,个个慵懒、孤独、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为喧嚣尘世的附属品, [点击阅读]
砂之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剧本作者:松本清张改编:桥本忍、山田洋次翻译:叶渭渠人物表今西荣太郎新闻记者松崎吉村弘俱乐部女招待和贺英良三森警察局局长本浦秀夫三木的旧同事本浦千代吉桐原小十郎高水理惠子检验处技师田所佐知子伊势扇屋老板田所重喜伊势扇屋女佣三木谦一光座经理三木彰吉山下妙侦察处长世田谷的外科医生侦察科长世田谷的巡警西浦田警察局便衣冷饮店老板警察若叶庄女管理员岩城警察局局长警察朝日屋老板农妇酒吧女招待其他 [点击阅读]
神秘岛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他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神秘岛》中,船长是一位神秘人物,一直在暗中帮助大家。后来由于神秘岛的火山活动,岩浆堵住了岩洞口,使潜艇无法离开。船长帮助大家逃离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坚持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潜艇和伙伴在一起。最终当然是永远地留在海底了尼摩船长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 [点击阅读]
神秘火焰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爸爸,我累了。”穿着红裤子,绿罩衫的小女孩烦躁地说,“我们还不能停下来吗?”“还不能,亲爱的。”说话的是一个高大、宽肩的男人。他穿着一件破旧。磨损了的灯芯绒夹克衫和一条普通的棕色斜纹裤,他拉着小女孩的手,飞快地走在纽约第三大街上。回头望去,那辆绿色轿车仍在跟着他们,紧靠人行道慢慢地向前爬行。“求求你,爸爸。求求你了。”他低头看看小女孩。她的脸色苍白,眼睛下面出现了黑晕。 [点击阅读]
神秘的奎恩先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新年前夜。罗伊斯顿招待会上的大人们都聚集在大厅里。萨特思韦特先生很高兴,年轻人都去睡觉了。他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他认为他们乏味,不成熟,直白。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越来越喜欢微妙的东西。萨特思韦特先生六十二岁了——是个稍有点驼背的干瘪老头。一张奇怪的孩子似的脸,总是一副盯着人的样子。他对别人的生活有着过分强烈的兴趣。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