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 第一部分 第十四六章 善做贤妻与良母(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四六章善做贤妻与良母(2)二十大几的女人应该在妻子与母亲这两个角色中找到一种平衡,哪一个都不可以偏废,做到了这一点,你才算得上一个成功的女人。绝对不能做“火药桶”冲动是魔鬼、冲动是炸弹里的火药、冲动是一副手铐一副脚镣,冲动是一颗吃不完的后悔药。女人在男人面前展示自己漂亮的一面,可以张扬个性,可以显现时尚,可以尽情打扮。然而人无完人,琐事太多,要做个有吸引力的女人就千万不能做“火药桶”。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女人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她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为此,经常损害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的感情,同时又把一些本来能办好的事情给搞糟,甚至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事业成败都造成影响。客观上讲愤怒对女人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从生理角度说,愤怒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溃疡、失眠等疾病;从心理角度而言,愤怒会破坏人际关系,阻碍情感交流,使人内疚、情绪低沉。美国科学家最近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脾气暴怒的女人不仅容易发生中风,而且还容易发生猝死。据研究显示,脾气暴怒的女性与那些脾气平和的女性相比较更容易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引发中风。而且脾气暴怒的女性发生猝死的危险比一般性情平和的女性要高出20%。另外,一个女人有爱发脾气的毛病,确实是令男人苦恼和遗憾的一件事情。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女人要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这话未免有点过头,但发脾气的女人的确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有时甚至会使亲朋成为冤家对头。很多女人虽然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自控。一遇不顺心的事就急躁易怒,容易冲动。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1女人好冲动,爱发脾气,与自身的气质类型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属于胆汁质的人,比其他气质类型的人更容易急躁,更爱发脾气。2与女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及所受的教育有关,它是一个个性心理中不良性格特征的表现。既然性情暴躁属于个性心理中的不良品质,所以女性朋友们就应该重视起来,认真对待。3有些女人爱发脾气与缺乏涵养,与虚荣心过重也有密切联系。比较年轻的女性由于涉世不深,生活的知识、经验不足,看不到“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一浅显的道理,只知爱惜自己的“脸面”,有时明知是自己不对,为了维护“脸面”以满足虚荣心,仍不惜伤害别人的感情,故意宣泄不满,起劲指责对方,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而事后又常为得罪朋友和失去友情而后悔。所以说,当人际间出现意见分歧,发生点小摩擦是常有的事,女人不宜将对对方的不满情绪和烦恼长期积压在心里,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对方交换意见,自己有错误主动承认,对方有不足之处可以耐心指出,以求相互谅解,这不是什么“栽脸面”的事。而随意发脾气,任意发泄自己不满的女人,表现了这个女人缺乏涵养;易暴躁,则恰恰是一种自我贬低的愚蠢举动,才真正是丢了自己的“脸面”。因此,女人应少发脾气为好。有一部分女人认为,心里有气就必须得发出来,否则会“憋闷坏了”。而近年来身心医学的研究证明,不良情绪会导致许多女性的身心疾病。例如,现在致人死亡前几位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都与长期的消极情绪的影响有关。因为发脾气无助于任何问题的解决,还常常把人际关系弄得越来越糟,所以说女人还是少发脾气为好,“制怒”对人的身心健康才是有益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对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的调查中有这样的统计,经常因一时情绪冲动而犯罪者在全部青少年犯罪中占60%以上。脾气大者,骂人打人只图一时痛快,不顾后果;也许她们心里确有不平,借题发挥,也许她们想表现自己的强大,以使人不要小瞧自己,可结果往往是使自己身心健康受到了损害。女人应该改变自己爱发脾气、性情暴躁这个坏毛病,使自己不再是男人眼中的“火药桶”。1要加深对这个不良个性特征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危害的认识。一般说来,爱发脾气的女人,火气上来时只知怪罪别人,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责任。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促使其生气、发脾气的原因并不在对方,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一个女人发起怒来,往往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其认识活动的范围也缩小了,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甚至不顾后果,以至于伤人害己。您应该这样想,退一步说,即使责任在对方,他也可能是无意的,友谊和谅解比什么都重要,这样脾气也就发不起来了。2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谁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与自身愿望相矛盾的事,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用别人的眼光去看待眼前发生的问题,那您即便是胆汁质气质的女人,也不会发脾气了。3女人学会控制自己发脾气,有以下窍门:(1)回避。如果在工作中或生活上遇到会使人发怒的事,可以暂时避开,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宁,脾气就发不起来了。(2)退让。退一步海阔天空,遇到使自己发脾气的事,如果不是原则大事,就采取让步退却的办法,即使自己解脱,也宽容了别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3)控制。一旦遇到确实使自己气愤的事,静坐一会儿,用理智战胜情感,让怒气自然消失。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拖延时间是压抑愤怒的最好方式。”(4)转移。遇到让自己发脾气的事,自己一时难以排遣,可以向亲友诉说一通,或者是参加一项体育活动,干一些体力活,也可以使怒气得以缓解。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少年,你懂的!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序做正版的自己文>桃李情深这本书是我结束2011年高考的夏天开始动手准备的。当时我以超过专业分数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技术专业录取,成为亲友眼中的另类。似乎在一部分人眼中,高招完成的并不是按自己“真实志愿”录取。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老师告诉我,在实行考后报志愿的省份中,考生根据往年各大学各专业分数线来填报专业的现象尤其突出。感觉这些人像在商场里用返券一样把分数用到极致。 [点击阅读]
影响力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一切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要太简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一天,我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这位朋友最近开了一间出售印度珠宝的商店。她那儿刚发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她想,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我可能能够对这件事做出合理解释。这是故事是关于那些难以卖掉的绿松石珠宝的。那时正值旅游旺季,商店里顾客盈门。那些绿松石珠宝物超所值,但却怎么也卖不出去。为了把他们卖掉,她想了各种招。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我把一切告诉你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第一篇:徒手打市场,两年成百万新贵一、撞进报社1994年开春,北京城。我从化工大学即将毕业,满怀希望冲进人才市场,放眼一望,嚯,茫茫然,学子们挤满了招聘现场,却发现满场只招化工专业一人!班里还有百八十人嗷嗷待哺呢,咱专业学问和心气都拼不过他们,得,赶紧转行吧。主意拿定,我踏上了曲折的应聘之路。虽然专业差,没经验等客观条件让咱屡战屡败,但我不胆怯,依旧猛打猛冲。碰巧,一家市场类报社招编辑。 [点击阅读]
我用一生去寻找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有一句话叫做“真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就进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社会是很多人际关系的总和,你必须了解他人,与人谋事,而不是无目的地拉人闲谈,这样才能不虚度光阴,完成“社会实践”。你一定会与某些人达成关系,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必有关系是你无法回避的命运。 [点击阅读]
最后的守护者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艾泽拉斯双月中较大的那一个,今晚首先升起,现在,她正圆圆地挂在夜空,用那银白色的月光照亮着群星。在这片柔和的月光之下,装点着赤脊山脉的群峰。白天,日光给这些山峰抹上粉红的光晕,而到了晚上,他们又变成高大、孤傲的幽灵。山脉的西边山脚下,便是那艾尔文森林,被橡树和缎木所覆盖,从丘陵地带一直延伸到海边。东边,则是广阔的黑色沼泽。一片布满溪流和河道的沼泽山地。那里到处是荒废的居所和潜藏着的危险。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真爱没那么累,幸福没那么贵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苏芩,知名畅销书作家,著有《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官场红学》等十余部,作品销售过百万册;受邀为国内多家电视台、网媒、平面媒体特邀顾问,长期担任国内近80档电视栏目的点评专家、嘉宾。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