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1Q84 book3 - 《1Q84 BOOK3》书评——村上,你的“母体”被“小小人”带走了吧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nbs;终于看完《1Q84》(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算完了吗,不懂村上的思维了),浪费我两天时间。出于对作者的尊重,我基本都是一字不落地读书的,不过这一次,真的是忍无可忍了。
  村上写出这样的作品,我很费解,只能假想这不是本超现实主义小说,这是村上的真实经历,也许,他的母体已经被小小人带走了,也许,这本身就是由某位“影子写手”代笔,来自1Q84的影子写手。
  看BOOK1的时候,觉得还是兴致昂扬的,句式上的啰嗦就归咎于新译者了,到BOOK2,有点失望,村上是个操控悬念不错的作者,为什么用了三流作家“听奶奶从头给你道来,事情原委是这样的&helli;&helli;”揭秘方法,既然谜底如此利索地抖落出来了,我真是好奇,那个600多页的BOOK3要说啥?我是好奇心重的人,所以我等啊等,终于在网上发现了BOOK3,兴高采烈的我花了两天,越读越抓狂~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不一气儿出完这三本书了,从受众的角度讲,没人受得了读完它,从创作的角度讲,村上是边写边创作的,期间不知道根据市场、出版商等多个“小小人”的干预,写出了这么个支离破碎,絮絮叨叨的玩意儿。
  其实这三大本书如果修改成一本,厚度大体如《奇形鸟怪状录》那么多就可以了,把冗长的东西删除掉,把没讲清楚的线索写明白,这样《1Q84》也还勉强算是个不难看的玄幻爱情通俗读物吧,诺贝尔奖,FAR AWAY了,不是起了个起了个颇有政治意味的名字和掺杂点邪教元素就深刻了。
  高中的时候,村上的那本《世界镜头与冷酷仙境》征服了我,两个世界交叉更替的线索,不俗的想象力,对悬念的精准把握,以及背后蕴含的哲学思辨让我彻底迷上了他,而《挪威的森林》中对于性*情、生死、遗忘与记忆的细腻探索,如同严井俊二的《情书》一样,让青春期的少年感同身受。
  同样是多线索并进,《1Q84》就有些匪夷所思了,多线结构,要么是盲人摸象,各有角度,要么是拼图结构,让读者在碎片中重建故事图景。但是《1Q84》的三线索,基本属于啰嗦,BOOK1还说得过去,到了BOOK3,多出一条丑八怪侦探的线索,此侦探无非是把观众已知的事情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整理出来,末了在呈上他这个孤独丑人的人世感慨。更荒谬的是,作为叙事者的牛河兄本就无大用,而其死亡更是突如其来,说完就完,活脱脱一条线索戛然而止。其实BOOK3的情节内容,大概2页纸就能说完了,当然情节不重要,《我的名字叫红》的情节更简单,同样是侦破+阔别十几年的爱人重逢的通俗文学套套,帕慕克探讨的却更多是关于存在的意义,文化的冲撞,所以他的笔墨很懂得在形式和意味之间游走,而村上这个《1Q84》的核儿是什么呢,我很迷惑,而多线结构只沦为剧情的反复重复。
  总结下BOOK3不能忍受的地方:
  1、啰嗦:说话啰嗦、语言啰嗦、结构啰嗦、情节啰嗦
  2、人物命运线交代不清:有些人说死就死了,那三个被勒死的女人都是男主角妈妈的转世吗?那男主角可牛了,跟他妈妈睡了,妹妹也睡了,汗! 男主角的身世到底是怎么回事?
  3、描写女性*胸部的段落太多了,小萝莉的大胸,女杀手左右不对称的胸,开篇是胸,结尾是胸,进出1Q84世界的时候,谈的还是胸!! 你干脆叫《胸!胸!胸》得了。
  4、挂羊头,卖狗肉:说什么宗教政治,其实这是个言情小说,而且还是哄高中生的那种情节,《女孩百分百》的加长版,连村上自己都承认,《百分百》不是不好,作为短片它很隽永,但是长篇成这样,不适合!少男少女二十年后相见,手拉手,在两个月亮照耀的路上走,这可真够几米范儿的。
  5、头重脚轻:前两本书把这个1Q84世界写得如此神乎其神,最后男女猪脚爬上高速路出口,就算逃掉了,这算什么解决方式?还隐喻呢??
  村上啊村上,你被“小小人”夺去灵魂了吧,小小人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吧,他们是不是强逼你加入一些噱头,比如(萝莉女和宅男、秃头男和某女、女警察4P、多满足日本男性*的审美!),他们是不是强逼你非要把你的短片拉成三部巨作,所以你无奈凑字数,想出了那么拙劣的结构和笔法,SIGN~~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盛夏的方程式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1只需一眼,就能看到从新干线转乘在来线的换乘口。沿着楼梯上到月台,只见电车已经进站,车门也已经打开。车里传出了嘈杂声。柄崎恭平不由得皱起眉头,从最近的车门上了车。盂兰盆节已经结束,父母也说过应该不会太挤,可电车里却几乎是座无虚席。车里那一排排四人合坐的包厢座位上,几乎全都坐了三个以上的人。恭平在车厢过道里走过,想要找一处只有一两个人坐的座位。合坐在座位上的,大部分都是一家人。 [点击阅读]
真假亨特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侦察悬崖上的城堡,救出被囚禁的德国同胞。我们要带的东西分量不轻,至少要带足三到四天的用品,包括干粮、马饲料、灯泡和长火炬。我们还给三个大油箱加足了燃油。所有这些用品,都是梅尔顿在同庄园主的买卖成交之前,向乌里斯商人订购的。事先,他还与尤马部落进行过谈判,把所有急需的东西交给他们运输。海格立斯对我说过,城堡周围的尤马部落有三百来人,四百多匹马。 [点击阅读]
砂之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剧本作者:松本清张改编:桥本忍、山田洋次翻译:叶渭渠人物表今西荣太郎新闻记者松崎吉村弘俱乐部女招待和贺英良三森警察局局长本浦秀夫三木的旧同事本浦千代吉桐原小十郎高水理惠子检验处技师田所佐知子伊势扇屋老板田所重喜伊势扇屋女佣三木谦一光座经理三木彰吉山下妙侦察处长世田谷的外科医生侦察科长世田谷的巡警西浦田警察局便衣冷饮店老板警察若叶庄女管理员岩城警察局局长警察朝日屋老板农妇酒吧女招待其他 [点击阅读]
神秘的西塔福特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_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空幻之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星期五的早晨,六点十三分,露西.安格卡特尔睁开了她那蓝色的大眼睛,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往常一样,她立刻就完全清醒了,并且开始思考从她那活跃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头脑中冒出来的问题。她感到迫切需要同别人商量,于是想到了自己年轻的表妹米奇.哈德卡斯尔,昨天晚上才来到空幻庄园的年轻人。安格卡特尔夫人迅速地溜下床,往她那依然优雅的肩头披上一件便服后,就来到了米奇的房间。 [点击阅读]
第二十二条军规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约瑟夫·海勒(1923—1999)美国黑色*幽默派及荒诞派代表作家,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战后进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得到富布赖特研究基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一年。1950到1952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校任教。 [点击阅读]
等待野蛮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两个圆圆的小玻璃片架在他眼睛前的环形金属丝上。他是瞎子吗?如果他是个盲人想要掩饰这一点,我倒可以理解。但他并不瞎。那小圆玻璃片是暗色的,从里面看出来并不透明,但他就是能透过这样的玻璃片看过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发明的玩意儿:“它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炫照,戴上它就不必成天眯缝着眼。也可减少头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