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1Q84 BOOK1 - 1q84读后感——你羡慕 你鄙夷 我卷起短裙去该去的地方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村上春树今年引爆了日本。
  据说是这样的:5月29日,《1Q84》在日本上市,12天内狂卖百万册,书店全部断货,整个6月都不得不在醒目位置标明“再次入货未定”,出版社救火般仓皇加印,7月初销售过200万册,以至于日本国内媒体异口同声称之为,“傻卖”与“过热”的“社会现象”。《1Q84》狂卖热潮甚至波及到了书中所提及的管弦乐CD唱片,几乎一夜之间就销售一空,连奥威尔的陈年旧作《1984》都搭上了便车,销量一路飙升&helli;&helli;
  火爆至斯,自不免让人好奇心大炽,粉村上如我,当然更是亟盼一睹。可是,引进《1Q84》一事偏偏山重水复疑无路。据透露,已跟村上合作多年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尽管“豁出去”地将报价提高到了罕见的50万美元,但仍然在版权争夺战中败北了。一民营公司以高达百万美元的报价胜出,但事后考虑到恐难收回成本,试图讨价还价,遂引发不快而至搁浅&helli;&helli;如此这般,《1Q84》中文版俨然成了久候不至的戈多。
  什么时候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还不得而知。为免等得蛋疼,索性*从淘宝上购来了繁体竖排本,急不可待地一头扎了进去。
  起初以为,这肯定该是个很“好看”的故事。都畅销到那种程度了,没道理会不“好看”嘛。没想到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儿。

  首先是,这次的村上,固然还是经典的奇异迷幻、莫名其妙的村上,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一嗅即知非其不能为也,但较之过往那种时深时浅、时快时慢的节奏,此番却大有九浅才一深、慢至实在不能慢了才快一下的意思,刻意得就跟书里的天吾在嗨咻时故意算数学题来延长嗨咻时间一般。其次是,留下迷一般的“空白”部分以形成神秘性*和阅读快感,固然从来都是村上的标签之一,但这次的未完成空间似乎也忒多了些,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太监帖”——书还没完、来年再续,汗。还有就是,恁啰嗦,很多句子,不知是担心读者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还是怎么的,车轱辘般来回说了无数次,或者别有良苦用心,但至少个人没能领悟到妙处何在,尤其受不了很多句子下面还要点点点点点的,哪意思啊?这些句子都很精彩很重要很中心思想,所以就索性*先替读者给点点出来,省得大家再自个儿找笔来划线了?
  倒不是说故事不好。沉住气、调整好频率,自有销魂处。其实,较之早年“且听风吟”式的那种虚无、潇洒劲儿,个人本来就更钟意“拧发条鸟”式的悲伤、绝望感。而这次的《1Q84》在这一点上尤有过之,不仅天吾和青豆这两个主人公都经历过不幸的童年,小说中登场的所有人物几乎都是身心俱裂、创剧痛深,“暴力以种种名义贯穿物理空间与人的存在之间的空白地带,有如空气之蛹,无孔不入,畅行无阻”。只是多少有些诧异,这样一个与其说是引人入胜莫如说是多少有些晦涩深沉的故事,何以能够吸引日本数百万普通读者趋之若鹜?

  一出版社的朋友给我答疑说,那倒也没啥奇怪的,“因为人家的读者跟我们的读者不在一个水准上。在日本地铁里,5个人就有5个人读书看报;在台湾,5个人就有3个人读书看报;在香港,5个人中有两个人读书看报;而在国中的地铁里,5个人中往往有两个人在讲话,另外3个人在听他们讲话。”再汗。
  那也罢了,反正不读书又不会死人。让个人更汗的其实是,已翻译村上作品20多年、号称“对村上作品了如指掌”的林少华,对《1Q84》的评价是,“很多问题,连他自己都没有想明白,变得很暧昧含混,连基本的是非观都没有了。”
  很多问题,村上诚然没有想明白,废话那,除了上帝谁能想明白所有问题?但说《1Q84》没有基本的是非观,那就太扯淡了,村上此番传达善、美的那种意图,清晰可见,以流血的头去撞体制之墙的态度,如同他在耶路撒冷发表的那个关于“墙与蛋”的著名演说般,更前所未有的决绝。如果林先生所谓“基本的是非观”指的是绝对意义层面上的——譬如“玩一|夜|情的女人肯定就不是好女人”这种,那我无话可说。可是,人的是与非、善与恶,从来都不能以1+1=2这种命题来衡量,人之所以为人,动人之处皆在于此,诚如书里的青豆所发出的绝望质问,“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遗传基因的运载体的话,我们之中众多的分子为什么还要以复杂、奇妙的形态,漫步人生之长途呢?!”是故,个人非但不反感、反而格外偏爱书里那个大玩一|夜|情、还SM的女警察,无关是非,只因她拥有真实的伤痕累累的灵魂。

  我想说的其实是,今天这个世界,一堵下临深渊上抵高山的巨大的墙,无处不在,太多太多的人把墙视作朋友,紧紧地贴到它身上,把它当作靠山,求它保护自己,可是这墙却一直是我们的仇敌,一直是。村上选择,像《1Q84》第一幕里的青豆那样,在午后的阳光下、死一般停滞不动的高速公路上,跳下车,在看客们交织着羡慕与微鄙的目光中穿行,她要赶路,她忍住羞耻,捋起短裙,跳过铁栅栏,去她想去的地方。我钟意这样的村上,远胜过身上贴满了爵士乐、鸡尾酒标签的所谓“小资教父”的那个。
或许您还会喜欢: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
啤酒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赫邱里-波罗用欣赏的眼光有趣地打量着刚被引进办公室的这位小姐。她写给他的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求见他一面,没提任何别的事。信很简短,语气也很认真,唯有坚毅有力的字迹,可以看出这位卡拉-李马倩是个年轻活泼的女性。现在,他终于见到她本人了──高挑,苗条,二十出头。她是那种任何人都会忍不住多看一眼的女人,身上穿的衣服很昂贵,裁剪也很合宜。她的眉生得相当方正,鼻梁挺直而有个性,下巴坚毅果决。 [点击阅读]
宠物公墓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门徒互相看看,有些人不知道耶稣的话是带有比喻含义的,他们笑着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耶稣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如今我们去他那儿吧。”——摘自《约翰福音》第01章路易斯·克利德3岁就失去了父亲,也从不知道祖父是谁,他从没料想到在自己步入中年时,却遇到了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恐怖的隧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金秋10月,天气分外晴朗。一辆公共汽车正在沿着关门公路向南行驶。秋田直治坐在车中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他知道车马上就要驶到关门隧道了,透过宽大明亮的车窗玻璃,他看到深秋时的天空湛蓝而高远,没有一丝浮云。往日,北九州市因为是一座工业城市,所以上空总是被浓烟笼罩着,空气污染的十分厉害。就连与它相邻的部分地区也被污染了,香川县的坂付市,远远望去,它上空墨色的污浊气体象一片拖着长尾的薄云。 [点击阅读]
悖论13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听完首席秘书官田上的报告,大月蹙起眉头。此刻他在官邸内的办公室,正忙着写完讲稿,内容和非洲政策有关。下周,他将在阿迪斯阿贝巴①公开发表演说。坐在黑檀木桌前的大月,猛然将椅子反转过来。魁梧的田上站在他面前,有点驼背。“堀越到底有甚么事?是核能发电又出了甚么问题吗?”堀越忠夫是科学技术政策大臣。大月想起前几天,他出席了国际核能机构的总会。“不,好像不是那种问题。与他一同前来的,是JAXA的人。 [点击阅读]
新月集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我独自在横跨过田地的路上走着,夕阳像一个守财奴似的,正藏起它的最后的金子。白昼更加深沉地投入黑暗之中,那已经收割了的孤寂的田地,默默地躺在那里。天空里突然升起了一个男孩子的尖锐的歌声。他穿过看不见的黑暗,留下他的歌声的辙痕跨过黄昏的静谧。他的乡村的家坐落在荒凉的边上,在甘蔗田的后面,躲藏在香蕉树,瘦长的槟榔树,椰子树和深绿色的贾克果树的阴影里。 [点击阅读]
无影灯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01“今晚值班不是小桥医师吗?”做完晚上7点的测体温、查房,返回护士值班室的宇野薰一边看着墙上贴着的医师值班表一边问。“那上面写着的倒是小桥医师,可是,听说今晚换人了。”正在桌上装订住院患者病历卡片的志村伦子对阿薰的问话头也没抬地回答说。“换人了,换的是谁?”“好像是直江医师。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因为坊间出现了好几种《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偷印版,所以我现在决意在法国印行这种六十法郎的廉价的大众版,我希望这一来定可满足欧洲大陆读者的要求了。但是,偷印家们——至少在美国——是猖厥的。真版的第一版书从佛罗伦斯寄到美国不到一月,在纽约业已有第一版的偷印版出卖了。这种偷印版与原版第一版,拿来卖给不存疑心的读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