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莫言《红高粱家族》 - 莫言《红高粱家族》——第06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三个胶高大队队员咬牙切齿地把枪刺子扎进了罪恶累累的铁板会马队队长的肚腹和胸膛。五乱子用双手抓住了一杆枪灼热的筒子,身体往上一耸,眼珠子猛一翻转,黑眼球便在他的眼睑内消失了。长长的睫毛覆盖着他的银灰色的眼睛,从他的嘴里流出了热烘烘的血。胶高大队队员用力拔出被热血咬住了的枪刺。五乱子肃立了一秒钟,便缓缓地倒在路沟里,阳光照在他的细瓷般的眼白上,折射出两线微弱黯淡的光芒。三个胶高大队队员贪婪地扑在他身上,抢夺那支挂在他脖子上的俄国造花机关枪和插在他腰间的德国造驳壳枪。一只被万千只脚撵得丢魂落魄的蜥蜴,跑到了他的胸脯上,喘息不定地蹲着,血濡染了蜥蜴灰白的粗糙身体,它的冷滞的眼睛里,射出了爬行动物特有的那种令人心悸的光芒。
  有一个腿被炸断的年轻的铁板会会员,把马枪、马刀扔在眼前,对着扑上来的胶高大队队员,举起了苍白的双手,他的刚刚钻出几十根细软胡须的上唇可爱地上撅着,细眯的双眼里盈着怕死的泪水,他哀求着:“大叔……别杀我……大叔……别杀我……”那个黄眼珠子的胶高大队队员犹豫了一下,把准备擂到小伙子头上的手榴弹收回去,弯腰捡起地上的马枪和马刀,没等他抬直腰,就听到噗哧一声,一杆扎枪从小伙子的肚子进去,从脊背上出来,黄眼老队员看到眼前这个嫩黄瓜一样的漂亮小伙子浑身颤抖着,双手攥住了枪杆,嘴大张着叫了一声:“亲娘……”那颗年轻漂亮的头眠就耷拉在了他自己的双臂上。黄眼队员愤怒地转回身,看到腰部中了枪弹的同伴——一个面孔黧黑的中年人,正痛苦地伏在与小伙子连成一体的枪杆子上——他在把扎枪捅进铁板会会员肚子里的同时,铁板会受伤马兵的匣子枪子弹打穿了他左侧的肾脏。
  马队的覆灭使铁板会斗志涣散,凭借殡葬仪仗的遮蔽顽强抵抗着的铁板会会员拖枪向南逃窜,爷爷和黑眼怎么吼叫也留不住会员们的兔子腿。爷爷长叹一声,只手携着我父亲,猫下腰,一边还击着,一边向墨水河方向逃跑。
  英勇善战的胶高大队捡起了铁板会拋弃的武器,如虎添翼,一路欢呼着穷追不舍,大队长江小脚依然冲在最前边。爷爷捡起一条仓惶逃命的会员扔掉的日本造三八式大盖子枪,趴在一个粪堆后,拉了一下枪栓,把子弹送上膛——在第一声枪响之后,爷爷就把伤臂从脖子上摘下来——把枪托抵到因臂伤而酸麻肿胀的肩头上,疯狂跳动的心脏连着爷爷的肩头,江小脚的脑袋在枪口上跳来跳去。为了有把握,爷爷决定打他的胸腹。爷爷开了枪,枪响的同时,父亲看到江小脚双臂扠煞着往前扑倒了。得意忘形的胶高大队手忙脚乱地卧倒,趁着这机会,爷爷拉着父亲,踩着噗噗冒烟的黑土,去追赶溃散的队伍。
  爷爷这一枪打伤了江小脚的踝子骨,卫生员爬上来为他包皮皮皮扎。中队长爬过来看他,他脸色蜡黄,满脸虚汗,但还是斩钉截铁地说:“快,别管我,去追赶!去缴枪!一支枪也不能放跑,冲啊!同志们!”
  伏在地上的胶高大队队员在江小脚的鼓励下,都跳起来,迎着零星射来的枪弹,生龙活虎地追上去。筋疲力尽的铁板会员们,干脆不跑了,他们扔掉枪弹,等着投降。

  “打呀,开枪打呀!”爷爷怒吼着。
  一个憨厚的铁板会员说:“会长,别惹他们了,他们就是想要枪,还他们吧,俺回家种高粱去。”
  黑眼打了一枪,连个人毛也没碰到,却招来了胶高大队的三支花机关枪好一顿扫射,三个铁板会员挂了彩,一个铁板会员被打死,这三支花机关枪是爷爷绑了冷麻子的票换来的,换来了准备杀人,丢掉了,就变成了别人杀自己的工具。冷麻子从什么地方捣古来这些花机关枪,鬼都不知道。
  黑眼还要开枪,被一个健壮的铁板会员拦腰抱住。那个会员说:“行啦,会长,别惹这群疯狗啦。”
  胶高大队逼十近了,爷爷看着这些坏得可爱的家伙,无可奈何地垂下了枪口。
  这时,墨水河大堤后,机关枪像狗一样叫起来。更残酷的战斗,早就在大堤后边等着铁板会和胶高大队。
  阴雨连绵的三九年秋天之后,是三九年滴水成冰的寒冬。父亲、母亲伙同着他们机智勇敢的伙伴用枪弹打死、用手榴弹炸死的狗在潮湿的汪水洼地里与横倒竖卧的高粱棵子冻结在一起。墨水河道里被日本产花瓣手榴弹炸死的、因争风吃醋争夺领导权自相残杀死的狗与遍河道的枯萎水草冻结在一起。被饥饿折磨着的乌鸦用紫色硬喙啄击着冻得硬梆梆的狗尸体,它们像一团团黑色的云团,在河道与洼地之间来回漂移着。墨水河结了厚厚的冰,靠近狗尸的冰上,密布着乌鸦们排泄的绿屎。洼地里也结着一片片的白冰,洼地里水藻,冰块与土地连结在一起,走在这样的白冰上,白冰会啪啪地破裂。漫长的冬天里、颓败的村子里,蜇伏着爷爷、父亲、母亲和刘氏。刘氏和爷爷的关系已被父亲和母亲知道,他们对此毫无反感。刘氏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对爷爷、父亲和母亲的照顾,在几十年后,还被我们家里人牢记不忘。我们现在的“家堂轴子”上,辉煌地填写着刘氏的名字。她的名次排在恋儿之后,恋儿排在奶奶之后,奶奶排在爷爷之后。
  父亲的一个卵子被我家红狗撕出之后,爷爷陷入极度绝望之中。刘氏安慰爷爷,说『独头蒜』更辣。倩儿——我母亲在刘氏的授意下,把父亲那个因受伤变得丑陋古怪的小鸡儿撩拨起来,证明了余家的香烟不会断绝,爷爷闻讯大喜欲狂,跑到窝棚外,仰望着淡蓝的天空合掌祝祷。——这都是深秋里的故事,那时候天空中出现了排着整齐队伍向南飞翔的雁阵,洼地里开始出现狗牙状的冰凌,几场西北风刮过,历史上少见的寒冷冬天开始了。
  爷爷他们栖身的窝棚里,塞满了干燥的高粱叶子;做饭的窝棚里,储存了大量的高粱米。为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爷爷和父亲经常出去猎狗。他们穿著刘氏缝制的狗皮裤子狗皮袄,戴着刘氏和母亲共同制作的狗皮帽子,趴在洼地后的土丘子上,打狗的伏击。前来洼地吃死人的,是些无组织无纪律的野狗。自从我家的红狗被击毙之后,高密东北乡的狗便成了散兵游勇,再没结成过大群。秋天里仿佛被狗主宰了的人类世界在冬天里又颠倒过来,人性战胜了狗性,群狗踩出的灰白小道也渐渐与四周的黑土地漫漶一色,只有凭着记忆和想象,才能依稀辨出强霸世界时留下的崎岖道路。

  父亲和爷爷每隔两天猎一次狗,每次只打死一只。大热大补的狗肉保证了营养和热量,使第二年春天的父亲和爷爷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扒下来的狗皮钉在村里的断壁残墙上,远远看着,犹如美丽的壁画。父亲在四○年春天里,身体蹿出了足有两拳头,主要是沾了吃狗肉的光。是肥胖的狗肉。吃着冰冻人尸的狗条条膘肥体壮;父亲吃了一冬天肥狗肉,等于变相地吃了一冬天死人肉。父亲后来长成一条彪形大汉,而且杀人不眨眼睛,是不是与变相地吃了这一冬天死人肉有关呢?
  当然他们也偶尔调调口味。爷爷带父亲去洼地里猎雁。
  太阳落山时他们动了身,躲在乱蓬蓬的死高粱棵子里,见一个大太阳像一个椭圆的血饼子慢慢坠落,洼地里的白冰上像喷了一层红血,原先半露出水面的人的尸骨或狗的尸骨现在半露出冰面,死狗龇牙咧嘴,死人也龇牙咧嘴。吃饱了肚腹的乌鸦晃动着金红的翅膀向村里飞,那里的高树上有他们的巢穴。洼地里的绿色鬼火闪闪烁烁地跳起来——几十年后,阴霾的白天里,都有鬼火闪烁,那时候是闹鬼火的高十潮——只有那么十几朵,十分可爱。爷爷和父亲穿著一身狗皮,白茬子朝里,毛儿朝外,三分像人七分像狗。父亲食欲旺盛,大口地吃着高粱面饼,饼里夹着洒满盐粒的狗肉。爷爷让他轻点巴咂嘴,怕被正在低空盘旋的雁听到。爷爷说雁的听觉灵敏,顺风听十里逆风听五里。父亲不太相信,继续吃饼夹狗肉,但巴咂嘴的声音没了。太阳落下去了,天地间氤氲着一层紫色的薄雾,白冰闪烁着黯淡无神的光彩,那群鸿雁有四十多只,一边滑翔一边勾儿嘎儿地鸣叫。雁声凄凉,好凄凉,父亲想到我的奶奶他的娘。父亲肛门里排出一股气,极臭。爷爷掩着鼻低声说:“你少吃点!”父亲笑着说:“臭狗屁。”爷爷拧了父亲一把,说:“揍你个小杂种!”雁群贴着冰面飞,抻着脖子耷拉着腿,不叫了,一片片翅羽磨擦着,刷啦刷啦响。爷爷和父亲都屏住呼吸,看着第一只雁落下后,一群雁尾随着落下。雁在冰上笨拙地移动,离着父亲和爷爷藏身的地方只有十步远。后来雁群聚了堆,果然有一只雁在群外孤零零地站着,昂着头挺着胸,好象执勤的哨兵。天地黄澄澄的,像橘子皮的颜色,后来又变成了铁灰色,后来就黑了。七八个星斗亮了,也是闪闪烁烁的,冰上的确看不到星光,雁群变成一团模模糊糊的暗影。爷爷把藏在铁筒里的点燃着的高粱秸秆一亮,值更的雁发警报,群雁惊醒,惊醒了就飞,根本不像传说中说的那样。传说中说:猎雁者藏好,将燃烧香火一亮,值更雁叫,群雁醒,观察一阵,见无动静,继续睡觉,如是者三,群雁以为值更雁谎报敌情,便一齐扑上去啄那雁,趁着混乱,猎雁人扑上去,可以活捉好多只雁。这个传说貌似有理,但实践证明根本不灵。也许一万次中能碰上一两次吧。这个传说挺好玩的,蛮精彩,但不如我父亲设计的『钓雁』术精彩,父亲在窝棚里对我母亲说:“情儿,咱去钓大雁,用针弯一个大鱼钩,鱼钩上挂一块熟狗肉,钓钩连着长长的钓线,第一只雁吞了钩,从腚眼里拉出来,第二只雁吞了钩又拉出来,第三只第四只都这样,五只六只八只……然后一拉钩杆,把一群雁都钓住了,你说好不好?”母亲说:“你是吃狗肉撑昏了头!”群雁惊飞之时,父亲扑上去,似乎伸手就能扯住雁腿,终究未扯住。脸上感到了雁翅扇出来的凉风。第二天拿了枪去,片刻功夫就打了三只雁,拿回来撕净了羽毛,扒出了肚肠,下锅煮了。煮熟了,四个人围着饭锅吃雁肉,母亲把父亲的『钓雁术』讲了,大家一齐笑。这一夜有风,风从田野里刮过,吹得高粱秸子响,高空中有孤雁鸣声。远处有朦胧的狗叫。雁肉有一股清新的青草味道,肉很粗糙,味道极一般。

  冬天过去,春天来了。温暖的东南风吹了一夜,第二天,墨水河里就响起了冰块坼裂的啪格声。垂柳树上突然萌发了米粒大的芽苞,桃花也绽开了粉红的骨朵儿,早来的燕子在洼地里、河道上飞翔,成群野兔子追逐着交配,草芽泛了绿。几场如烟如雾的春雨过后,爷爷和父亲脱掉了狗皮衣裳。高密东北乡的黑土地上,日日夜夜骚动着万物生长发动的声响。
  肌肉饱满的爷爷和父亲在窝棚里呆不住了,他们游逛在墨水河大堤上,徘徊在墨水河石桥上,肃立在奶奶和爷爷的队员们的坟墓前。
  爹,咱投八路去吧,父亲说。
  爷爷摇摇头。
  咱去投冷支队?
  爷爷摇摇头。
  那天上午,阳光空前明媚,天上没有一丝云,爷爷和父亲站在奶奶坟前,一句话也没得说。
  远远地看到从桥东的北边河堤上,橐橐地跑过来七匹懒散的马,马上骑着七个满脸鬼气的人,都把脑门上一块头发剃光,为首的一个黑大汉,围着右眼生一圈黑痣。他就是高密东北乡铁板会头子黑眼。还在爷爷当土匪时,黑眼就声名赫赫。那时候土匪与铁板会是井水不犯河水,爷爷从心里瞧不起他。二九年初冬,爷爷和黑眼在烟尘茫茫的盐水河畔进行了一场生死格斗,基本上没分出胜负。
  七匹马走到奶奶坟墓前的河堤上,黑眼勒住马缰,马停下来,抖抖鬓,低头去啃堤边的枯草。
  爷爷的手不由自主地按住日本造王八匣子明亮的盖子。
  黑眼稳稳地坐在马上,说:“是你呀,余司令!”
  爷爷的手哆嗦着,说:“是老子!”
  爷爷用挑战的目光死盯着黑眼。黑眼愚蠢地笑几声,从马上跳下来,居高临下地站在河堤上,望着奶奶的坟墓说:“死啦?”
  爷爷说:“死啦!”
  黑眼怒冲冲地说:“他娘的,多好的女人到了你手里也给毁了!”
  爷爷的眼睛里喷出火来。
  “当初,要是让她跟了老子,也不会有今天!”黑眼说。
  爷爷把王八匣子抽出来,对着黑眼就要搂火。
  黑眼不慌不忙地说:“有本事去给她报仇啊,打死我只能算你鸡肠小肚!”
或许您还会喜欢: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村子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祝永达在村口那棵松树下碰见马秀萍是很偶然的事情,当时,他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念头:有朝一日娶马秀萍为妻,从此甜甜美美地活人过日子。那是!”979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晌午。走在田地里的祝永达觉得明媚的春天仿佛是从他脚底下生长出来的,解冻了的土地酥软而仁慈,从枯萎的色泽中挣脱出来的麦苗儿扑面而来。远远近近的村庄里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鸡鸣狗吠声和空气中逸散出的各种细微的声音在表示大地苏醒了活跃了。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红塔乐园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皮皮鲁属虎,他的同学也都属虎。他们盼望在虎年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果然,在虎年中,属虎的皮皮鲁和他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故事--皮皮鲁上课的时候盼放学。下课铃响了,他又怕放学。放学以后干什么去呢?“皮皮鲁,咱们找个地方玩吧!”这天下午放学后,苏宇在学校门口等着皮皮鲁。“玩什么?”皮皮鲁两手一摊,感到没什么可玩。一群麻雀落在电线上。“要是有个足球场就好了。”苏宇叹了口气。“少年宫有!”田莉眼睛一亮。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