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林语堂《京华烟云》 - 小说《京华烟云》读书笔记·最喜木兰和荪亚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给看《京华烟云》的人做个问卷调查,最受欢迎的女子和最受欢迎的男子。
  女子,那肯定是木兰高票当选。拜托,第一女主角,林先生自己也说,木兰是他理想中的女子。他断然不是为了创造木兰这个人物,写了京华烟云,但是木兰这个人物的塑造定然为他的创作过程平添了无限乐趣。
  用道家的女儿来形容木兰,我觉着还不够。道家么,总结个思想精髓,就是对万物顺其自然,对家事无为而治。用我自己的经验来讲,那也就两点。第 一,凡事都不要强求,你得用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都说以不变应万变,这话只说对了一层,这世界,不由人,不是你不变,别人也不变。哦,你说这事简单,得怎 么怎么地,洋洋得意,以为运筹帷幄,掌握天下大计,完了事到临头一看,已然是刻舟求剑,什么计划,您的计划已经过时了。可这话,又不全对,这外面都万变 了,我不信您还能不变。按道家的说法,身跟前的那些个事啊,自己都长着轱辘长着腿呢,会滚的就让它滚,能爬的就让它爬,停下来了你给戳一戳,走偏了你给拨 一拨,一条道就出来了。说的玄乎些,一切的发生,自有玄机和道理。倘若您老不放心,以为自己能扭转乾坤,把事儿一锅端了自己走,成,您累不?第二,凡事不 要太聪明。举书里的一个例子,木兰刚进曾家,管账的时候,见着账目少有不符,木兰总是微微一笑,那种笑容足以显示她并没被蒙在鼓里,不过她不说什么。你知 道,人家也知道你知道,用不着事事张扬。有些事,别人说出来尴尬,扯了个谎,心里有个数就行,何必问得水落石出,双方见着都没面子。

  除了道家的自由精神,木兰还聪明,荪亚说她是“妙想家”,这个说法好,真真精灵古怪,蕙质兰心。她救立夫的法子,应对的口才,委实精妙。换作 别人,好多小说里也有这么写的,即便有这胆子,那也是赳赳武夫,见着了司令,我人就在这儿,您救了立夫,爱怎么着怎么着。那就是舍生取义啊,做出来也令人 啧啧佩服的。可木兰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她愣是见招拆招,剥洋葱似的,一层层说下来,还就叫人只能答应了。她对付曹小姐的那出,放在现在,那也不是谁都做的 出的呀。我看的时候,还想,哎,只要那曹小姐答应以后不再见荪亚,这事也就结了。可没完呢,她还把曹小姐接回家,让荪亚看看,你的相好都投靠我这边,与我 同仇敌忾了,我就有这本事,以后看你还敢不敢。这还没完,木兰哈叫来了父亲,让你曹小姐知道你遇到的算命和尚就是我父亲,整个这出都是我导演的。厉害角色* 啊。往后看,厉害女人只是厉害而已,却不狠毒,她也知道自我检讨,使劲打扮,花大力气变着花色*做菜,努力换新鲜叫丈夫满意,他们一家和曹小姐还成了朋友。

  对木兰的喜欢可能还有羡慕的意思。她视金钱为粪土,一心就想着去杭州,粗茶淡饭,不修边幅,过农妇一样的生活,单纯地享受精神上的快乐。真是 个性*情中人,转念一想,自己的感叹里,还有一丝不服气和羡慕。木兰啊,家财万贯,除非用来填海,否则怎么都花不完,生在这样的人家,又嫁入曾家那样的豪 门,就是有钱人才能想着归隐山林啊。生在山林里的人哪有资格梦想归隐山林呢。还养不活自己的人,整天只想着到乡下弄两亩地,种种菜,两手一摊,神游仙境, 吼吼,那只会被人骂堕落吧。

  木兰的突出,可能还和其他年轻女子不突出有关,尤其是莫愁的形象不鲜明。虽然性*格特征很明显,但对她的刻画,别说比不上木兰,都不及桂姨、曾 太太、红玉、曼娘,甚至着墨都不如素云。但桂姨和曾太太都是老一辈了,怎么都不会吸引人啦,红玉又死得早,素云摆明了是反面形象,虽然死得其所了,曼娘也 是可爱的,但是呢,是旧社会妇女的典型,不符合我们现代女子的审美。
  男人,就没有特别突出的了,姚老先生和立夫就正面人物的典型。呵,可是我就是喜欢荪亚。立夫自然是好,用原著里姚老的话说,一个立夫能抵三个 荪亚。立夫太过方正,是个好男儿,未必是好丈夫。尽到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那是责无旁贷的,可我看不出他对莫愁有怎样的柔情蜜意。他是一腔热血,不顾阻拦, 到处发文章,却也惹得妻子担惊受怕。还是荪亚好,荪亚亲切、从容,有情趣,也能陪太太逛街买衣服买手势,陪太太种花种草,喜欢钱,看不惯太太一身粗布衣裳 的样子,看久了心痒痒要出轨,呵。
或许您还会喜欢: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0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0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喊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太行大峡谷走到这里开始瘦了,瘦得只剩下一道细细的梁,从远处望去拖拽着大半个天,绕着几丝儿云,像一头抽干了力气的骡子,肋骨一条条挂出来,挂了几户人家。这梁上的几户人家,平常说话面对不上面要喊,喊比走要快。一个在对面喊,一个在这边答。隔着一条几十米直陡上下的沟声音到传得很远。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