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秘密 - 第三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2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杉田家收到一个包皮裹。包皮裹是从大阪市一个叫做日本桥的地方寄来的。直子去学校参加网球俱乐部的练习了,要到傍晚才能回来。平介将纸箱拿到了一楼的日式房间里,拆掉外面的胶带,打开了纸箱的箱盖。里面还有两个小箱子。平介将其一一打开,确认了里面的内容。
  一个箱子里装的是卡式录音机,只有他的手掌那样大小。和普通录音机最大的区别就是,这是一台声控录音机。也就是说,只要有人或者物品发出声音,它就会自动开始录音而声音消失录音也会自动停止。在开会和听演讲时如果用它来录音,就不必担心产生大段空白了。
  但是,平介邮购它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开会,也不是为了听演讲。
  另一个箱子里有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部件,名字叫做电子式电话密录耳机。耳机中伸出一根很短的导线,导线的前端连着一个耳机插头。此外,箱子里还有两个附件,一个电话用导线和一个电话用双孔转换头。
  平介先仔细阅读了每种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之后开始寻找起家中电话线端子所处的位置。电话线端子应该是接在电话盒上的,而电话盒就安在组合柜旁边的墙壁上。组合柜上的旧报纸堆得很高,电话盒被挡住了。平介移开报纸,电话盒露了出来,电话线端子就插在电话盒里。他先将电话线端子从电话盒里拔了出来,将双孔转换头插了上去。随后,他将电话线端子插进了双孔转换头的一个孔中,将另一个附件——电话用导线的一个端子插入另一个孔。
  下一步,平介将卡式录音机装上电池和录音带,把电子式电话密录耳机的插头插到了录音机的话筒插孔里。最后,他将刚才那根电话用导线的另一个端子和电子式电话密录耳机连了起来。整个安装大功告成了!
  平介拿起电话话筒,按下了号码177,电话里传来天气预报的播音。
  “下面报告气象厅12月10日下午点发布的气象信息……”
  确认声控录音机已经开始工作后,平介挂断了电话。平介将录音带倒了回去,按下了播放键。刚刚听过的天气预报再次原样从扩音器里传了出来。平介放心了,再次将录音带倒回最开始的位置。
  平介将组合柜向前挪了挪,将声控录音机和电话密录耳机塞进了墙壁和组合柜之间的空隙。为了不让空隙露出来,平介又将旧报纸堆在了上面。处理旧报纸是平介的工作,所以不必担心直子会动报纸。
  之后,平介开始处理空盒子和纸壳箱。他知道,要是被直子看到就会大事不妙了。
  平介也清楚,这样做有点卑鄙,但当他从杂志上看到这套电话窃听装置的广告后,无论如何都抑制不了自己订货的欲望。说得夸张些,他甚至曾想过这样做可以解救自己。

  平介实在是太想了解直子部在外面做些什么、和什么人交往、谈论什么话题了。和平介在一起时,直子当然还是和之前他所熟知的那个直子一样,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但是平介最近开始意识到,那不过是她的一个方面而已。
  想一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她在平介面前所展现出来的人格,也只有在平介面前才能行得通。出了家门,她就必须以藻奈美的人格去生活。
  之前,平介并没有太在意她在外面表现出来的那种人格。他相信,尽管她以藻奈美的外表生活着,但她的本质还是直子的,直子承远都是自己的妻子。
  可是如今,平介的这份自信动摇了。不,或许可以说,能称得上自信的东西已经彻底消失了。他害怕自己会失去她。因为意识到了有这种可能性,所以他害怕。
  他将窃听装置的空盘子和纸箱子剪得很碎,之后用报纸包皮起来扔进了垃圾箱。这时,他听到大门外有声音,是邮递员往邮筒里投东西的声音。平介马上来到了门外。
  送过来的邮件一共有三封。一封是以平介为收件人的邮寄广告,一封是信用卡消费清单,还有一封,是邮给杉田藻奈美的信。
  平介看了一下给藻奈美的那封信的落款,写的是她就读的那所小学的校名和第五十五届毕业生同学聚会召集人的字样。可能是她就读过的小学要搞同学聚会,而这封信大概是同学聚会的邀请函吧。
  平介回到房间后,将三封信放到了矮脚饭桌上,打开了电视。
  但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在意起那封寄给藻奈美的信来。那真的只是同学聚会的邀请函那么简单吗?就算是同学聚会,也可能不是大规模的,而只是在几个关系亲密的人之间进行的。
  他凝视着信封上的笔迹。
  会不会是高中的男生想以同学聚会的名义搞男女联欢呢?或者是她小学的男同学回忆起小学时的女同学,或是看到小学时的毕业照,为了寻找那些可能已经长成美女的目标而发出来的?这很像是满脑子都想着如何满足色欲的高中男生的所作所为。
  一想到这些,平介就再也坐不住了。他来到厨房,开始用水壶烧水。
  水壶嘴处开始冒出蒸汽了。平介把信封封口糊着胶水的地方对准了蒸汽,纸很快就潮湿了。
  觉得胶水已经化得差不多时,平介用指甲谨慎地刮着封口。封口很快就被完全刮开了。

  信封里面装着两张纸,部是B5复印纸。一张是一个大众场馆的方位图,一张果然是同学聚会的邀请函。不是平介想象的那种小规模的好友聚会,而是面对所有第五十五届毕业生的。上面还说,有几名教师也要参加。
  看来没问题。平介一边想着,一边将复印纸又放回信封,之后又在蒸汽上熏了熏,待胶水恢复黏性后,重新将封口封上了。
  平介已经不是第一次私拆直子的信件了,之前还有过两次。直子平时回来得晚,邮件总是由平介来取。
  他第一次拆开的是来自直子中学同学的信,并且还是个女同学的。内容井没有什么问题,大概意思是说,上高中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问候一下是否过得还好。
  其实,从信封上的落款就能判断出这是个女同学写来的。平介之所以还要拆开来看,是因为他对那个信封产生了怀疑。那么漂亮的信封,那么像女生的字体,会不会是男生故意弄出来的呢?会不会就是那个相马春树的信呢?只要冷静地想一想就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可问题是一旦涉及直子,平介就无法保持冷静了。
  最终,他忍不住拆开了信封,看了里面的内容。看过之后他才知道,自己想歪了。虽然他也产生了一种讨厌自己的情绪,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安心感。
  至于第二次拆看直子的信,就更荒唐了。那不过是一封百科辞典的邮寄广告。可能是为了吸引收信人的眼球吧,信封被完全写成了私人信件的格式。在寄信人的部位,社长的名字被印刷成了手写体。当然了,旁边还有那家出版社的名称。但是,平介的注意力全被那个男性的名字给吸引了,怒气冲冲地把信封给拆了。而当他看到里面那张插了很多彩色照片的百科辞典宣传单后,不禁自嘲自己的愚蠢至极。
  第三次拆开的,才是今天的这封同学聚会邀请函。
  坦白地说,他也有一种罪恶感。但是,他已经很难对直子的信件置之不理了。因为之前曾经体味过拆开信后的那种安心感,所以现在更是欲罢不能。这就像吸毒上了瘾一样。
  他的中毒症状不只反映在信件上。最近他曾趁着直子出去的机会,多次进到她的房间里,打开她的抽屉,翻看书架上的笔记。他这样做的目的和拆看信件相同,无非是想更多地知道她的事情。
  他这么做的最初原因是想知道直子有没有写日记。在他的印象里,女生是很爱写日记的。想到这儿,他的心就平静不下来了。最终,他为了寻找并确定是否存在日记,第一次描潜入了直子的房间。
  他并没有找到日记。倒是对直子房间的底细摸了个一清二楚。他已经把直子通讯录上的内容从头到尾抄在了一张纸上,直子写在日历上的活动安排他也全都照抄到了一个记事本上。连她下一次来月经是什么时候以及买来的卫生巾放在什么地方他都知道。

  即便如此,他心中的不安还是没有消除。最令他苦恼的,还是电话。
  电话总是最晚在9点半之前打来,井在10点之前结束。打来电话的人一定是相马春树吧。看来他之前虽然就很晚打电话事道过歉了,但并没有觉得打电话这件事本身有什么不对。
  另外还有件事让平介很在乎,那就是最近直子自己也往外打电话了。这一点他是通过仔细核对每个月的电话费账单判断出来的。
  正常情况下,她往外打电话时,分机指示灯也应该亮着。可是到目前为止,除了她接电话以外,平介还从未见分机指示灯亮过。难道她从未向外打电话吗?可是那样,又无法解释电话费账单金额的变化。平介自己平时很少往外打电话。
  这样看来,只能认为直子是趁他不在家的时候打的,比如趁他因为加班回家晚了、周末出勤,或者出去理发的时候打的。此外,乎介还想到了一个即使他在家直子也能背着他打电话的时段,那就是他洗澡的时候。喜欢洗澡的平介每次最少都要洗上个三四十分钟才从浴室里出来。 利用这段时间,直子完全可以毫无顾忌地打电话。
  自从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平介放弃了泡澡的习惯。现在他每次冲干净身子,顾不上好好泡一下就会从浴室里出来。
  但只靠这样做,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他感到苦恼的并不是她打电话这件事本身,而是他不清楚她打电话的内容。他内心因此充满了不安。
  当他从杂志上看到这套电话窃听装置的广告时,之所以觉得自己可以从中获救,主要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平介看了看挂钟,已经是下午4点半了。她的练习应该就快结束了。
  今天天气有点冷,估计她会去汤金库吧。
  他脑海里浮现出了那家札幌拉面馆。面馆就在直子学校的旁边。他是通过她扔在房间垃圾筒里的收银条知道她经常去这家叫做汤金库的面馆的。他所发现的收银条,除了汤金库的,还有她喜欢的味福烤肉店和KURURU咖啡厅的。估计她还会去其他很多店吧,只不过因为那些店是专门开给高中生的,所以不提供收银条。
  如果去的是汤盘库,那她应该会吃酱汤叉烧面吧。
  他知道那是直子最喜欢吃的一道面,他还知道酱汤叉烧面的价格是660日元。
或许您还会喜欢:
愁容童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母亲送给古义人一块地皮。在古义人的记忆里,幼少年时期,那里曾耸立着参天的辽杨。最初提起这个话头,是母亲年愈九旬、头脑还清晰的那阵子。在那之前,古义人几年回去一次,母亲九十岁以后,便大致每年都要回到四国那个森林中的山谷。准确的时期已经记不清了,就季节而言,应该是五月中旬的事。“年岁大了,身上也就有老人的气味了。”母亲从大开着的门窗向对岸望去。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反军军官举起他的电子双筒望远镜,把焦距调准对着那些在雪中坚定地前进着的东西,看上去象一些来自过去的生物……但它们是战争机器,每一个都大踏步地走着,象四条腿的巨大的有蹄动物——帝国全地形装甲运输器!军官急忙抓起他的互通讯器。“流氓领机——回话!点零三!”“回波站五——七,我们正在路上。”就在卢克天行者回答时,一个爆炸把雪和冰溅散在军官和他惊恐的手下周围。 [点击阅读]
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三个漂流者蓝天上万里无云。在一望无际波浪不惊的大海上,只有小小的浪花在无休止地抖动着。头顶上初秋的太阳把光线撒向大海,使海面泛着银光。往周围望去,看不到陆地的一点踪影,四周只有宽阔无边的圆圆的水平线。天空是圆的,海也是圆的,仿佛整个世界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似的。在这无边的大海中央,孤零零地漂着一个小得像罂粟籽般的东西。那是一只小船。船舵坏了,又没有一根船桨,盲无目的地任凭波浪将它摇来荡去。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最后致意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我从笔记本的记载里发现,那是一八九二年三月底之前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们正坐着吃午饭,福尔摩斯接到了一份电报,并随手给了回电。他一语未发,但是看来心中有事,因为他随后站在炉火前面,脸上现出沉思的神色,抽着烟斗,不时瞧着那份电报。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我,眼里显出诡秘的神色。“华生,我想,我们必须把你看作是一位文学家,"他说。“怪诞这个词你怎么解释的?”“奇怪——异常,"我回答。 [点击阅读]